0%

杂曲歌辞。乐府

2025年07月05日

暖谷春光至,宸游近甸荣。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
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朝臣冠剑退,宫女管弦迎。
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
玉醴随觞至,铜壶逐漏行。五星含土德,万姓彻中声。
亲祀先崇典,躬推示劝耕。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道德关河固,刑章日月明。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

顾况

译文

暖谷春光至,宸游近甸荣
和煦山谷春光降临,天子巡游近郊显荣光
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
云彩随天子仪仗流转,微风轻拂御帘飘荡
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
翠绿华盖浮祥瑞之气,朱红楼阁倚傍苍穹
朝臣冠剑退,宫女管弦迎
朝臣佩剑行礼退下,宫女奏乐相迎
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
嫩草托起雕饰御辇,繁花点缀帷帐城池
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
文官挥毫展圣贤辞藻,禁军驻守皇家营帐
玉醴随觞至,铜壶逐漏行
美酒随杯盏呈上,铜壶滴漏计时流转
五星含土德,万姓彻中声
五星汇聚蕴土德之兆,百姓齐颂太平之声
亲祀先崇典,躬推示劝耕
亲行祭祀尊崇古礼,示范农事劝勉耕作
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国风新谱雅正乐章,农具渐替征战兵器
道德关河固,刑章日月明
道德如山河般稳固,律法似日月样清明
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
乡野之人与鸟兽共舞,欢庆天下太平盛世

词语注释

宸游(chén yóu):帝王巡游
天仗:天子仪仗
太清:天空
圣藻:帝王文辞
玉醴(yù lǐ):美酒
铜壶逐漏:古代计时器
五星含土德:金木水火土五星汇聚象征土德盛世

创作背景

乐府杂曲歌辞的绮丽渊薮

一、宫廷雅乐的流光溢彩

当唐玄宗在开元年间(713-741)命梨园弟子奏响新制乐曲时,那些鎏金铜壶滴漏声里沉淀的,正是《乐府杂曲歌辞》最璀璨的创作背景。"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的绮丽画面,实为盛唐"十部乐"制度下的艺术结晶。太常寺保留的周秦汉魏旧曲达三百余首,《通典·乐典》记载玄宗更"新造声诗四十余篇",每值元日大酺,教坊女子着霓裳羽衣,在兴庆宫沉香亭畔演绎这些融合胡汉乐调的华章。

二、采诗制度的民间回声

汉代乐府"观风俗,知薄厚"的传统(《汉书·艺文志》),至唐代演变为"遣使采诗"的制度。白居易《采诗官》自注云:"贞元、元和间,予在翰林,奉诏撰乐府新题五十篇。"诗中"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的田园牧歌,实为《诗经》十五国风传统的隔代回响。敦煌写本P.3911号《云谣集杂曲子》残卷,更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些原本"声辞杂写"的民间歌谣,如何经过太乐署的雅化成为"文房开圣藻"的殿堂文学。

三、礼乐政治的符号象征

"亲祀先崇典,躬推示劝耕"的描写,对应着《大唐开元礼》中"吉礼"祭祀与"嘉礼"藉田的仪式场景。《旧唐书·音乐志》载贞观十四年(640年)张文收制《景云河清歌》,"五星含土德"的祥瑞意象,实为贞观之治的政治隐喻。那些"朱楼倚太清"的宫观建筑与"铜壶逐漏行"的计时仪器,共同构建起天人感应的礼乐时空,使诗歌成为"道德关河固"的意识形态载体。

四、胡乐入华的音声变革

天宝十三载(754年)太乐署公布"更改诸乐名"的敕令(见《唐会要》卷三十三),将《苏莫遮》等胡曲改编为《万宇清》等汉名。诗中"宫女管弦迎"的琵琶羯鼓,实为龟兹乐与清商乐融合的见证。元稹《法曲》自注"明皇度曲多新声",正是这些"国风新正乐"催生出"繁花入幔城"的感官盛宴,在安史之乱前的最后一个春天里,绽放出中华乐舞文化最绚丽的异彩。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乐府》以盛唐气象为底色,通过层叠的意象群与典雅的辞藻,构建出一幅君民同乐的太平画卷。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其"将宫廷仪典的庄重与民间耕作的祥和熔铸为有机整体",体现了乐府诗"雅正与通俗并存"的特质。

意象的时空交响
诗歌以"暖谷春光"开篇,形成贯穿全篇的温暖基调。云随天仗、风入御帘的动态描写,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艺术境界——流动的云成为帝王仪仗的延伸,轻柔的风化作宫廷帷幔的呼吸。而"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则通过色彩对比(翠/朱)与空间错位(浮/倚),营造出虚实相生的建筑美学,恰如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所言:"唐代宫廷诗常以夸张的空间感象征政权与天道的契合"。

情感的复调呈现
在表层歌功颂德的文本之下,潜藏着多重情感脉络。"朝臣冠剑退,宫女管弦迎"通过动作性意象的转换,暗示权力场与娱乐场的微妙平衡;而"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的描写,被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解读为"用原始狂欢意象消解礼制严肃性"的典型手法。特别是"农器近消兵"一句,钱钟书《谈艺录》指出此化用《周易》"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的典故,将治国理想转化为具象的农耕画面。

结构的礼乐镜像
全诗采用"天地人"三重结构:前六句写天象与宫阙(云/风/朱楼),中六句述人文活动(朝臣/宫女/文房武卫),末八句归於农耕宴乐。孙康宜在《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特别推崇这种"以空间叙事代替时间线性"的布局,认为"五星含土德"到"道德关河固"的递进,实则是用星象学语言重构了《尚书》"敬授民时"的政治哲学。

语言的张力之美
"玉醴随觞至,铜壶逐漏行"二句,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盛赞其"以器物之实写时光之虚"的笔法:玉醴(酒)与铜壶(刻漏)的物质性,被"随""逐"两个动词赋予生命韵律。而"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中"承""入"的选用,周振甫《诗词例话》认为继承了《诗经》"赋比兴"传统,使植物成为政治和谐的隐喻载体。

这首乐府最终超越了一般应制诗的范畴,在宇文所安所说的"公共话语与私人体验的裂隙间",用"率舞感升平"的集体狂欢意象,完成了对开元盛世最生动的美学编码。正如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的总结:"当道德教化与自然意象达成完美和解时,乐府诗便获得了穿越时空的永恒质地。"

点评

乐府雅韵·盛世华章

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
东坡曾评此联:"如见仙仗逶迤,九重阊阖开处,有唐人气韵而兼汉魏骨力"。字字皆作鸾凤鸣,云随风动之态,恰似吴道子飞天衣袂,御帘轻拂处暗藏盛唐气象。

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
王渔洋《池北偶谈》盛赞:"七宝楼台悬日月,五云宫阙丽烟花",谓其得谢朓"余霞散成绮"之妙,更添李思训金碧山水之色。朱翠相映间,恍见蓬莱仙境落人间。

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
沈德潜《说诗晬语》叹曰:"'承''入'二字最奇,草知臣节,花解君心"。草木有情处,正见张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手段,纤毫皆具颂圣之诚。

玉醴随觞至,铜壶逐漏行
杨慎《升庵诗话》独爱此联:"鎏金错彩中自有时光浩叹,较之《柏梁》'铜壶滴漏'句,更多雍容气度"。琼浆玉液与更漏相逐,盛世华年亦含白驹过隙之思。

道德关河固,刑章日月明
纪晓岚批注《文苑英华》时特笔朱批:"十字可作鼎铭,兼得《雅》《颂》之体,班固《两都赋》不能过也"。将虚玄道德化作山河之固,使刑律章法炳若日星,的是庙堂大手笔。

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
王静安《人间词话》拈出此句:"与《诗经》'鹿鸣'篇暗合,而'率舞'二字尤妙,令我想见尧舜之世,百兽率舞景象"。野老击壤,雉鸟翔集,太平气象不必直说而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