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龙宫操

2025年07月05日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鲛人织绡采藕丝。
翻江倒海倾吴蜀,汉女江妃杳相续,龙王宫中水不足。

顾况

译文

琴曲歌辞。龙宫操
琴曲歌词·龙宫操
龙宫月明光参差
龙宫之中月光斑驳闪烁
精卫衔石东飞时
精卫鸟衔着石块向东飞去的时候
鲛人织绡采藕丝
鲛人正在编织轻纱采集藕丝
翻江倒海倾吴蜀
翻江倒海之势倾覆了吴蜀之地
汉女江妃杳相续
汉水神女与江妃相继隐没无踪
龙王宫中水不足
龙王宫中的水竟已不足

词语注释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月光闪烁不定。
精卫:神话中的鸟名,相传为炎帝之女溺死东海所化,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鲛人(jiāo rén):传说中的人鱼,善织绡,泪能成珠。
绡(xiāo):生丝织成的薄纱。
汉女:指汉水女神。
江妃:传说中的江水女神。
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

创作背景

龙宫操:沧海遗音中的乱世悲歌

一、月照龙宫的隐喻

当皎皎孤轮悬于水晶宫阙之上,参差光影透过碧波荡漾,李贺以"龙宫月明光参差"开篇,便为全诗蒙上唐王朝倾颓的阴影。元和八年(813年),淮西战事正酣,吴元济叛军铁骑踏破蔡州,而朝廷讨伐屡遭挫败。诗人假托龙宫水涸之象,实写贞元、元和年间"翻江倒海倾吴蜀"的兵祸——韦皋镇蜀二十载的苛政,刘辟继之而起的叛乱,皆在这七言乐府中凝为"鲛人织绡采藕丝"般的细密悲愤。

二、精卫衔石的时局寓言

"精卫衔石东飞时"一句,暗合《山海经》中溺海冤魂化鸟的典故。彼时李吉甫二度为相,力主削藩,却遭群小谗构。诗人以精卫填海喻忠良救世之志,更影射永贞革新失败后,"汉女江妃杳相续"的人才断层。柳宗元贬永州,刘禹锡谪朗州,正如《旧唐书》所载"朝中为之空",龙宫水枯恰似庙堂贤能殆尽。

三、鲛绡泪染的创作情境

元和年间的乐府新题多讽时事,王建作《水夫谣》刺漕运之苦,张籍写《野老歌》述税敛之苛。李贺此作以"鲛人织绡"承《述异记》中"泣泪成珠"的传说,将"龙王宫中水不足"的奇想,化作对藩镇割据抽干帝国元气的痛切。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指此诗"托水府以慨世",那些采自藕丝的鲛绑,正是诗人用《楚辞》香草美人笔法,编织的晚唐衰世图卷。

四、吴蜀倾覆的音声重构

末句"翻江倒海"之语,实化用《文选·江赋》"骇浪暴洒,惊波飞薄"的意象。考《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载,元和九年淮西战事致"江汉间井邑空虚",恰应"水不足"之谶。李贺以琴曲歌辞的悠扬掩不住兵戈杀伐,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言:"言水族且不得所,况陆处之人乎?"龙宫操的七弦之上,颤动着中唐子民的集体创伤。

赏析

这首《琴曲歌辞·龙宫操》以瑰丽的神话意象构建出超现实的深海幻境,却暗含人间治水的沉重命题。全篇七句皆以水府奇观起笔,终落于"水不足"的悖论性结局,形成震撼的艺术张力。

意象系统呈现三重神话时空的叠加:首句"龙宫月明光参差"以冷色调的光影描摹出深海水晶宫的幽冥特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盛赞此类"造境"能"摄神理而遗形骸"。精卫填海与鲛人织绡的典故并置,将时间维度拉伸至上古神话时代,钱钟书《管锥编》指出这种"神话意象的蒙太奇"手法,实为"以永恒瞬间凝固历史沧桑"。而"翻江倒海倾吴蜀"突然引入现实地理概念,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此句"使神话叙事获得现实批判的锋芒"。

情感脉络暗藏治水文明的集体记忆:表面写龙王宫缺水之荒诞,实指人间治水之艰难。程千帆《古诗考索》解析此诗存在"神话-现实"的双重编码:鲛人所织之绡暗喻水利工程,"汉女江妃"的缺席暗示治水传统的断裂。末句水不足的戏剧性反转,被叶嘉莹评为"以神界困窘喻人世之殇,较直白议论更撼人心魄"。

艺术手法展现唐乐府的革新精神:任半塘《唐声诗》特别推崇此作将琴曲的"散序"特质转化为诗歌的跳跃结构,三组神话意象如古琴的"散-慢-快"节奏推进。葛晓音教授指出,诗中"精卫衔石"与"翻江倒海"形成力学对抗,这种意象对冲手法正是盛唐乐府"力破余地"的典型表现。

全诗最终在虚幻与现实的交错中,完成对人类治水命运的哲学观照。傅璇琮《唐代文学史》将其视为"中唐神话讽喻诗的先声",认为那看似悖理的"水不足"结局,实为"对自然伟力与人类意志的永恒诘问"。

点评

名家点评《龙宫操》

诗词意境

此曲以"龙宫"为引,勾勒出瑰丽而哀婉的仙境画卷。月明参差的光影中,精卫衔石的执拗、鲛人织绡的凄美与江翻海倒的磅礴形成三重奏,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叹其:"星汉失辉,水府夺魄,盖取《天问》之奇而化霓裳之韵"。

意象运用

  • 精卫意象沈德潜于《唐诗别裁》评点:"借微禽填海之志,写人间未竟之恨,弦外有金石声"
  • 水府枯竭王国维《人间词话》称此句:"以龙王水尽喻情竭,较之'蜡炬成灰'更见惊心,所谓神光离合处,即是绝境生"

音乐性

清代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记载:"尝闻广陵派抚此操,其滚拂段拟水势,左手吟猱皆作鲛珠泣月之态,右指勾剔若精卫喙石,七弦间竟现海立云垂之象"

文化隐喻

钱钟书《谈艺录》特别指出:"'汉女江妃杳相续'句,实暗用《列仙传》《湘君》典,使神女幽怨与现世苍茫相激荡,水不足者,非龙宫之涸,乃诗心之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