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正日临朝

2025年07月05日

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

师古

译文

奉和正日临朝
恭和元旦朝会
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
七政北斗初运转,三元气运历法新
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
背依屏风召百官,冠垂玉旒接使臣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
端庄肃穆如鸾鹭,济济一堂满朝绅
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
远疆遣使通译语,异域来朝献宝珍

词语注释

璿衡(xuán héng):玉饰的北斗星,代指天文仪象
三元(sān yuán):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指元旦
负扆(fù yǐ):天子背靠绣有斧纹的屏风
垂旒(chuí liú):帝王冠冕悬挂的玉串
鹓鹭(yuān lù):朝班行列如鸾鸟白鹭般整齐
重译(chóng yì):辗转翻译,指远方异国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正日临朝创作背景

大唐贞观年间,万象更新,太宗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每岁元正,太极殿前钟鼓齐鸣,百官朝贺,万邦来仪。此诗正是奉和太宗《正日临朝》之作,以颂扬贞观之治的恢弘气象。

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开篇即以天象历法喻指王朝新运。"璿衡"为上古观测天象之器,"三元"谓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暗合《汉书·律历志》"推历生律,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的典故,昭示贞观改元后法度严明、政通人和。

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化用《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描绘太宗端坐龙廷、接受诸侯朝拜的威仪。"垂旒"典出《周礼·夏官》,十二旒天子冕冠庄严肃穆,与《唐六典》记载的元正大朝会仪制相合,史载是日"皇太子献寿,群臣上礼,四夷酋长列于门阙"。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以《诗经·小雅》"鹓鹭于飞,肃肃其羽"起兴,喻指朝班如鹓鹭行列有序。《旧唐书·舆服志》载三品以上服紫佩玉,五品以上绯银,诗人用"簪绅"细节再现《通典》所述"冠盖云集,珮玉锵鸣"的盛况。

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呼应《册府元龟》所录贞观四年"林邑献火珠,诃陵贡宝带"之事。太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诗中"重译"暗合《后汉书》"越裳重译而来"的典故,彰显大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开放气象。

此诗承袭汉赋铺陈之法,又得齐梁声律之妙,将史籍中"正旦临轩,文物充庭"的记载化为金声玉振的辞章。字里行间既见《贞观政要》"君臣相得"的治世精神,亦透露出初唐诗坛"藻耀高翔"的文学追求,实为奉和应制诗中的圭臬之作。

赏析

这首应制诗以宏大的时空叙事开篇,"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二句化用《尚书·舜典》"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典故,将天文仪器的精密运转与王朝新历的开端相对应。吴汝煜在《全唐诗鉴赏辞典》中特别指出,此处"以天象喻人事"的手法,暗含"天人感应"的传统政治哲学,赋予新朝正统性以宇宙论的崇高意义。

诗中帝王形象通过"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的细节塑造得极具仪式感。程千帆《古诗考索》分析道:"'负扆'用《礼记·明堂位》天子斧扆典,'垂旒'取《周礼·弁师》玉冕制,两个动作性意象将静态的冕旒转化为权力的动态展演"。这种对《三礼》典故的熔铸,使短短十字蕴含三代礼乐文明的厚重感。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的朝班描写,马茂元在《唐诗选》中盛赞其"以禽鸟意象写百官序列之妙":鹓鹭的整齐飞行姿态自然喻指班行有序,而《诗经·大雅》"济济多士"的化用又赋予簪绅队列以《周颂》般的庄严。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提醒注意"肃肃""济济"叠字的音韵效果,认为双声叠韵词"模拟了佩玉鸣鸾的朝仪声响"。

末联"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的空间拓展极具初唐气象。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这与太宗时期"万国来朝"的现实政治相呼应,但诗人通过"重译"(多重翻译)、"日域"(日出之地)等语汇的夸张运用,"将外交盛况提升到神话地理的高度"。葛晓音《唐诗流变论》则认为,这种"以虚笔写实景"的手法,典型体现了宫廷诗"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丽"的审美追求。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保持着应制诗特有的"颂而不谀"分寸感。霍松林《唐诗鉴赏集》强调,诗人通过对礼仪器物、典章制度的精准刻画,将颂圣之情转化为对文明秩序的礼赞,这种"以制度见气象"的写法,正是初唐宫廷诗"雅正"传统的典范体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气象恢弘,如"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二句,以天文历法入题,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其"发端宏阔,直摄天地精神"。而"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之句,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批注:"帝王气象全在'延''御'二字,庄而不板,威而不戾"。

颔联"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陆时雍《诗镜总论》叹曰:"'肃肃''济济'叠字妙绝,似见羽仪跄跄于丹墀,环佩锵锵于紫阙"。至若"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收束,方东树《昭昧詹言》评其:"化用《尚书》'明德慎罚,四夷来王'之意,以珍宝为喻,见王道荡荡"。

全诗五言八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总评云:"典重高华,字字金声玉振。贞观朝堂之象,尽在三十字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