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62年-公元1626年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明代著名理学家、政治家,东林党领袖之一。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阉党而被迫害,最终投水自尽。其学术思想继承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1558年-1639年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藏书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早年即有文名,后绝意科举,隐居著述,与董其昌齐名。其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名于时,尤擅小楷和山水画。
1568年-1610年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对后世影响深远。
1553年-1605年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明代文学家、官员,湖广桃源(今属湖南)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四川提学副使。以诗文著称,尤擅长小品文,与袁宏道等人同为“公安派”代表作家之一。
1550年-1616年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其戏剧作品《牡丹亭》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1574年-1624年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明代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谭元春同为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诗文创作应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模拟之风。
1574年-1646年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以编纂通俗文学作品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