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晦日宴高氏林亭》创作背景
唐时长安,上巳未至而春意已浓。晦日(正月晦,唐代重要节令)这天,诗人与高氏子弟相约林亭,宴饮赋诗,遂成此篇。
历史背景
- 节令风俗:唐代以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士庶皆"沥酒于庭,酹送穷鬼",后渐成宴游之俗。玄宗朝尤为盛行,长安曲江、乐游原等地常有贵族设宴。
- 地理意象:"温洛"(洛水支流)暗合《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的祥瑞,喻指京畿风物之盛;"皇州"直指长安,显天家气象。
诗境溯源
诗中"连镳寻上路"可见当时车马络绎之景。唐代贵族好于郊野筑"山池院",高氏林亭或为其中一例。据《长安志》载,城南韦杜一带多私家园林,春时"以网罥危石,引泉为瀑",正与"轻苔网危石"相契。
末句"处处起烟霞"既实写暮色氤氲,又暗含《文选》"烟霞交隐映"的典故,将一场寻常宴饮升华为天人相得的雅集。此等笔法,恰是初唐向盛过渡时期"渐染六朝绮丽,犹存建安筋骨"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