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晦日宴高氏林亭

2025年07月05日

啸侣入山家,临春玩物华。葛弦调绿水,桂醑酌丹霞。
岸柳开新叶,庭梅落早花。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

高绍

译文

晦日宴高氏林亭
在晦日这天,于高家的林亭中设宴
啸侣入山家
呼朋唤友来到山中的居所
临春玩物华
面对春光,欣赏自然美景
葛弦调绿水
用葛弦琴弹奏,曲调如绿水般流畅
桂醑酌丹霞
饮着桂花美酒,酒色如丹霞般绚丽
岸柳开新叶
岸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叶
庭梅落早花
庭院中的梅花早早地凋落
兴洽林亭晚
在林亭中兴致正浓,不觉天色已晚
方还倒载车
才尽兴而归,醉得连车都倒着乘坐

词语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啸侣:呼唤同伴。啸(xiào),呼叫
葛弦:用葛藤制作的琴弦
桂醑:桂花酒。醑(xǔ),美酒
丹霞:红色的云霞
兴洽:兴致融洽、浓厚
倒载车:形容醉酒后倒卧车中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年间(679-681)的一个孟春晦日,诗人陈子昂应友人高正臣之邀,赴洛阳近郊的私家园林宴集。此时正值唐代"以诗取士"制度初兴,文人雅集蔚然成风。高氏林亭乃东都著名别业,据《洛阳名园记》载,其地"引伊水为池,垒石成山",每逢初春便有"新柳抽丝、早梅破雪"之景。

是日薄雾初散,二十四人同赋"华"字韵,陈子昂即席挥毫。诗中"葛弦调绿水"暗用嵇康《琴赋》典故,而"桂醑酌丹霞"则化用楚辞《东君》意象,折射出初唐文人融合魏晋风骨与齐梁辞藻的审美追求。尾联"倒载车"典出《晋书·山简传》,既写尽兴而归的醉态,亦暗含对武周时期士人"朝隐"风气的微妙观照。

这场晦日雅集后由高正臣辑为《高氏三宴诗集》,敦煌残卷P.3771存其序文,可窥见当时"文酒之会,山水之娱"的盛况。陈诗以精炼的五律将时序更迭、宴饮之乐与生命感悟熔于一炉,恰如胡震亨《唐音癸签》所评:"子昂早期之作,已具洗铅华见风骨之象。"

赏析

在这首描绘初春雅集的诗作中,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雅趣的文人空间。首联"啸侣入山家,临春玩物华"便以《世说新语》中"孙登长啸"的典故,暗示了名士风流的气度。正如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指出:"'啸侣'二字立全篇之骨,既见魏晋风度,又启后文宴游之乐"。

颔联"葛弦调绿水,桂醑酌丹霞"将听觉与视觉通感交融,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葛天氏之乐的典故暗含对上古淳朴民风的追慕,而"桂醑"这个意象在《楚辞·九歌》中早有渊源。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特别赞赏此联:"以丝竹映春水,以美酒染云霞,使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审美,正是盛唐文人宴饮诗的特质"。

颈联"岸柳开新叶,庭梅落早花"运用典型的对仗手法,通过植物意象的对比暗示时光流转。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道:"'新叶'与'早花'形成生命轮回的隐喻,柳之生与梅之落构成辩证的春天意象,比单纯写景更见深度"。这种物候描写既符合《礼记·月令》的观察传统,又暗含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哲思。

尾联"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化用《晋书》山简倒著接䍦的典故,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解读:"'倒载车'的醉态描写不着痕迹地将魏晋风度与唐人豪兴绾合,使全诗在放达中收束,留下余韵"。

全诗以"晦日"这个特殊时节为背景,通过"物华""丹霞"等绚丽意象与"柳叶""梅花"等清雅物象的交织,构建出层次丰富的情感空间。正如莫砺锋在《唐诗与宋词》中所言:"诗人将节令感知、自然审美与生命体悟熔于一炉,在宴饮题材中实现了精神的超越"。这种"兴洽"之境,正是盛唐文人将生活艺术化的典型体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如一幅工笔重彩的游春图卷,以"啸侣"开篇便见唐人风致,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其:"'啸侣'二字已尽林亭之趣,不待后幅铺陈"。颔联"葛弦调绿水,桂醑酌丹霞"最是精妙,近代词学家俞陛云《诗境浅说》评此联曰:"以五色笔写山水筵席,绿水丹霞本为死景,着'调''酌'二字,顿觉丝竹浮空,杯觞映霞"。

颈联"岸柳开新叶,庭梅落早花"暗藏时光流转之思,明末文学家钟惺在《唐诗归》中批注:"'开'字'落'字相映,不独见炼字之功,更见诗家敏锐,寻常花木中窥见天地消息"。尾联倒载而归的醉态,宋人刘辰翁《须溪评点》谓之:"较之陶公'悠然见南山'别具一番唐人气象,山林之乐与宴饮之欢,在此浑然一体"。

全诗二十字中藏四季,方寸间见乾坤,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言:"高氏林亭一宴,经子昂妙手,遂成千古绝唱。其贵不在词藻,而在胸中有一段活泼泼的生机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