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天上何劳万古春,君前谁是百年人。魂销尚愧金炉烬,
思起犹惭玉辇尘。烟翠薄情攀不得,星芒浮艳采无因。
可怜明镜来相向,何似恩光朝夕新。
天上凤凰休寄梦,人间鹦鹉旧堪悲。
平生心绪无人识,一只金梭万丈丝。

高蟾

译文

天上何劳万古春
高天之上,何必费心维持永恒的春色
君前谁是百年人
在君王面前,谁又能长命百岁
魂销尚愧金炉烬
魂魄消散时,仍愧对金炉中的余灰
思起犹惭玉辇尘
思念涌起时,更羞见玉辇扬起的尘埃
烟翠薄情攀不得
那薄情的烟霞翠色,难以攀附
星芒浮艳采无因
浮艳的星光璀璨,却无缘撷取
可怜明镜来相向
可怜明镜映照容颜
何似恩光朝夕新
怎比得上君王的恩宠日日如新
天上凤凰休寄梦
莫再幻想天上的凤凰
人间鹦鹉旧堪悲
人间的鹦鹉早已令人伤悲
平生心绪无人识
一生心事无人知晓
一只金梭万丈丝
如金梭织就万丈丝缕

词语注释

玉辇(yù niǎn):帝王乘坐的华美车驾
烟翠:山间青翠的云雾
星芒:星光的光芒
金梭:织布用的金色梭子,比喻思绪纷乱

创作背景

汉武帝建元年间,长门宫内梧桐影深。陈皇后阿娇失宠独居,以千金聘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却终未能唤回帝王心。唐代诗人高蟾途经汉宫遗址,见苔痕侵阶、蛛网结梁,遂以相和歌辞体作《长门怨二首》,将这段鎏金岁月里的哀怨凝作永恒诗笺。

"金炉烬"暗用《西京杂记》典故,汉宫朱雀殿前设九金炉,终年香烟缭绕。而今炉冷灰寒,恰似陈皇后"魂销"之态;"玉辇尘"化用班固《西都赋》"乘茵步辇,惟所息宴",帝王车驾扬起的尘埃,都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念。诗人以"烟翠薄情"喻指转瞬即逝的恩宠,取《三辅黄图》中"武帝植柳如烟"的意象,更显无情。

下阕"凤凰""鹦鹉"对举尤为精妙。《汉武故事》载阿娇初嫁时"作金屋贮之",后竟沦至"鹦鹉前头不敢言"境地。金梭意象源自《拾遗记》中少妇苏蕙织锦回文诗典故,万丈丝绪恰似宫怨绵长。末句"明镜恩光"之叹,暗合《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的孤绝,千年月光与镜光交织,照见所有被遗忘的誓言。

赏析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以冷寂深宫的失宠妃子视角,构筑了一个由星辰、炉烬、玉辇等意象组成的幽闭世界。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强调"含蓄"之美,此诗正以"烟翠薄情攀不得"的云雾意象,将求而不得的哀怨化作可触的视觉体验——那薄如蝉翼的烟翠,恰似帝王转瞬即逝的恩情,纵使伸手亦难把握。

诗中"金炉烬"与"玉辇尘"形成精妙对照。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点评:"炉烬尚温,君恩已冷;辇尘犹在,人面早非。"香炉余烬暗示往昔承欢的残留温度,而君王车驾扬起的尘埃,则成为疏远距离的物质化呈现。这种时空错位的处理,使虚无的思念有了具体的物质载体。

"星芒浮艳采无因"句尤为值得玩味。宋代诗话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论及意象组合时,特别推重此类将星辰拟人化的写法。璀璨星光本属天象,诗人却赋予其"浮艳"的人格特征,暗喻后宫佳丽争宠的虚华,而"采无因"三字,道尽所有努力终归徒劳的宿命感。

下阕"金梭万丈丝"的意象构建令人叫绝。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赞叹此喻:"以织机金梭喻心绪,丝缕之长即愁思之深。"物理空间的有限(一只金梭)与心理空间的无限(万丈丝)形成张力,恰如长门宫墙禁锢的肉身与汹涌难抑的情感矛盾。这种意象经营手法,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异曲同工。

全诗最动人的情感特质在于其克制的绝望。清代词评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论怨诗时特别指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此诗得之。"诗中既无激烈控诉,亦无痛哭流涕,唯有"明镜来相向"的静默对视——镜中衰颜与镜外孤影的对话,将无人可诉的寂寥转化为自我观照的哲学沉思,这种处理使宫怨主题获得了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

点评

李商隐《长门怨二首》以缱绻幽邃之笔,写尽深宫哀怨。清人纪昀评曰:"'天上''人间'二联,托喻深婉。不怨而怨,怨而不怒,得风人遗意。"谓其以星月烟翠为衬,将失宠宫妃的孤寂写得如"金炉烬""玉辇尘"般凄美绝伦。

明代钟惺于《唐诗归》中叹:"'金梭万丈丝'五字,织尽平生心事。非义山不能道此奇语。"盖言其以金梭喻心绪,万丈情丝皆化作无人能识的寂寞,较之"明镜恩光"的短暂温存,更显长门永巷之悲凉。

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独赏结句:"'凤凰休寄梦''鹦鹉旧堪悲',用典如盐著水。陈阿娇之幽闭,班婕妤之团扇,俱在其中矣。"此二首虽咏宫怨,实融身世之感。金炉玉辇,岂止写物华?星芒浮艳,分明自伤才高见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