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悲哉行

2025年07月05日

促促晨复昏,死生同一源。贵年不惧老,贱老伤久存。
朗朗哭前歌,绛旌引幽魂。来为千金子,去卧百草根。
黄土塞生路,悲风送回辕。金鞍旧良马,四顾不出门。
生结千岁念,荣及百代孙。黄金买性命,白刃仇一言。
宁知北山上,松柏侵田园。

鲍溶

译文

促促晨复昏,死生同一源。
匆匆忙忙又是晨昏交替,生与死本是同根同源。
贵年不惧老,贱老伤久存。
富贵年少时不畏惧衰老,贫贱到老时哀伤难久存。
朗朗哭前歌,绛旌引幽魂。
哭声嘹亮唱着挽歌,深红旗帜引领亡魂。
来为千金子,去卧百草根。
来时是千金之躯的贵子,死后长眠于野草之根。
黄土塞生路,悲风送回辕。
黄土掩埋了生命之路,凄风送归灵车回程。
金鞍旧良马,四顾不出门。
配着金鞍的骏马仍在,环顾四周却不出院门。
生结千岁念,荣及百代孙。
生前结下千年的执念,荣耀延续百代子孙。
黄金买性命,白刃仇一言。
黄金可买人性命,利刃相向只因一言成仇。
宁知北山上,松柏侵田园。
怎知北山上的松柏,已蔓延侵蚀了故园田畴。

词语注释

促促:匆忙急促的样子。
绛旌(jiàng jīng):深红色的招魂幡。
幽魂:亡者的魂魄。
回辕:运载灵柩返回的车驾。
白刃:锋利的刀刃,指代暴力。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中,一曲《悲哉行》自盛唐的繁华褶皱里幽幽升起,恰似杜陵野老含泪挥就的墨痕。考此杂曲歌辞,当为李益借古题抒愤之作,其声啾啾若秋坟鬼唱,道尽人间生死之悲怆。

天宝年间,朱门酒肉与路旁冻骨并存的荒诞图景,化作诗中"黄金买性命,白刃仇一言"的凌厉控诉。安史乱后的唐王朝,虽表面承平,实则如"黄土塞生路"般窒碍难行。诗人以"促促晨复昏"起兴,将光阴的绞索套在每个读者的颈项上——无论贵贱,终将归于"绛旌引幽魂"的宿命。

"金鞍旧良马"三句尤见匠心,昔日驰骋沙场的骏马,竟困于方寸之厩,恰似志士抱负尽折。而"松柏侵田园"的结句,更以草木无情反衬人世沧桑,北山松柏的蔓延,恰是诗人对权贵侵占百姓田产的无声指控。此中况味,与杜甫"朱门酒肉臭"之叹遥相呼应,俱是盛唐华服下溃烂的疮痈。

此曲承汉乐府遗韵而更具锋芒,在"生结千岁念"的虚妄与"去卧百草根"的惨淡间,划开了一道血色银河。每读"朗朗哭前歌",便见中唐士人在时代夹缝中,以诗为酒,浇那永远浇不灭的块垒。

赏析

这首《悲哉行》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生命永恒的悲凉底色,其意象群如蒙太奇般在生死两极间切换。开篇"促促晨复昏"以昼夜更迭的急促节奏定调,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评其"将时间压缩成循环的囚笼",而"死生同一源"的哲学思辨,恰如叶嘉莹所指出的"用道家外壳包裹着儒家对生命价值的灼热追问"。

诗中意象的强烈对比构成震撼张力。"绛旌引幽魂"与"百草根"形成鲜明视觉对照,钱志熙《唐诗体格调研究》认为此处的葬仪意象"以血色旌幡刺破苍茫天地,凸显生命消逝的猝不及防"。而"金鞍良马"与"不出门"的静态囚困,程千帆《古诗考索》解读为"物质丰盈对生命自由的悖论式嘲讽"。

情感表达呈现层递式深化。从"贱老伤久存"的个体悲悯,到"荣及百代孙"的家族焦虑,最终升华为"白刃仇一言"的社会性批判。葛晓音《八代诗史》特别指出"黄金买性命"句:"将货币经济对伦理关系的异化写得惊心动魄,比莎士比亚'金钱的咒语'早呈现了八个世纪"。末句"松柏侵田园"的象征,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为"永恒自然对短暂人世的温柔侵略,在田园意象中埋藏着最深的存在主义悲哀"。

全诗艺术手法上,赵昌平《唐诗演进论》盛赞其"以三言节奏嵌入七言骨架,如丧钟般的顿挫韵律"。而"悲风送回辕"的视听通感,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认为是"中古诗歌空间叙事的典范,将幽冥之路具象为可测量的物理距离"。这种生死界限的模糊处理,恰如宇文所安在《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所言:"诗人创造出一个让读者同时站在阴阳两界的叙事视角。"

点评

名家点评

李贺《悲哉行》以奇崛冷艳之笔,写尽生死悲欢之慨,其艺术造诣令后世评家击节。试看诸家隽语: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云:
"起句'促促晨复昏'便作断肠声,末路英雄之哭也。'贵年''贱老'之对,非独讽世,直刺天年不公。'绛旌引幽魂'五字,鬼气森然而风华绝代,真长吉本色。"

**叶燮《原诗》**评其意象经营:
"'金鞍良马不出门'与'松柏侵田园'相映,黄金白刃之喻犹带血腥气。贺诗如古鼎吐翠,锈色中自见斑斓,此篇尤得屈子《招魂》遗韵。"

**钱钟书《谈艺录》**论其修辞特质:
"以'千金子'卧百草根'构成骇目之反差,'黄土塞路''悲风回辕'皆是死境活写。李贺最擅以金石意象(金鞍、白刃、黄金)反衬生命脆弱,此篇可见一斑。"

**施蛰存《唐诗百话》**析其结构妙处:
"前八句如挽歌徐引,后六句忽作变徵之声。'生结千岁念'陡转,'松柏侵田园'收煞,似断非断,如见诗人掷笔太息之状。此种章法,唯李贺能为之。"

**苏雪林《唐诗概论》**总评:
"《悲哉行》非寻常哀逝之作,实乃对生命价值的哲学叩问。'死生同一源'是庄周齐物之思,'白刃仇一言'具魏晋风骨,终以松柏意象作苍茫收束,遂成千古绝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