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行路难

2025年07月05日

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细人何言入君耳,
尘生金尊酒如水。君今不念岁蹉跎,雁天明明凉露多。
华灯青凝久照夜,彩童窈窕虚垂罗。入宫见妒君不察,
莫入此地出风波。此时不乐早休息,女颜易老君如何。

鲍溶

译文

玉堂向夕如无人
黄昏的华堂空寂无人
丝竹俨然宫商死
乐声肃穆却似音律凝绝
细人何言入君耳
卑微之语怎入尊耳
尘生金尊酒如水
金杯积尘美酒淡如水
君今不念岁蹉跎
君不见岁月已蹉跎
雁天明明凉露多
雁阵掠空寒露渐浓
华灯青凝久照夜
灯烛幽蓝长照夜寂
彩童窈窕虚垂罗
彩衣童子空悬罗帷
入宫见妒君不察
入宫遭妒君却不明
莫入此地出风波
莫陷这是非之地
此时不乐早休息
此时不行乐更待何时
女颜易老君如何
红颜易逝君当如何

词语注释

俨然(yǎn rán):庄严整齐的样子
宫商(gōng shāng):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阶,代指音乐
蹉跎(cuō tuó):虚度光阴
窈窕(yǎo tiǎo):娴静美好的样子
垂罗(chuí luó):悬挂的丝织帷帐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行路难》创作背景探微

时代风烟中的宫怨之叹

此诗当属唐代乐府旧题《行路难》的变体创作。郭元振以玉堂深宫为幕,拨动的是盛唐宫廷乐府中那根隐秘的弦。天宝年间,玄宗沉溺歌舞,梨园子弟三千,而"丝竹俨然宫商死"一句,恰似对繁华表象下艺术僵化的隐喻——笙歌沸天中,真正的宫商音魂早已窒息。

金樽尘生里的政治寓言

"尘生金尊酒如水"暗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酒酸不售"典故。诗人以蒙尘酒器,讽谏君王疏远贤臣。开元后期,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专权,谏诤之路壅塞。"细人何言入君耳"正是此般政局写照,与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行路难》形成互文。

汉宫秋雁的意象传承

"雁天明明凉露多"化用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之意。唐代宫怨诗常托汉事言唐情,如王昌龄"玉颜不及寒鸦色"。此诗以雁阵惊寒喻岁月流逝,较之鲍照《拟行路难》"红颜零落岁将暮",更添几分盛唐转衰的清冷预兆。

青灯罗帷中的女诫

尾联"女颜易老"直指《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君臣隐喻。唐代《教坊记》载《行路难》本属"怨思"之曲,此处将政治忧患寄于宫娥形象,与白居易"红颜未老恩先断"异曲同工,折射出士人对功名无常的集体焦虑。

注:据《乐府诗集》卷七十一,此调本出汉代歌谣,唐人拟作多"备言世路艰难"。郭元振此篇以宫怨体写之,实为盛唐文人曲辞创作的典型变格。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行路难》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宫廷生活的虚妄与危机,堪称唐代宫怨诗的另类表达。吴小如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中特别指出,该诗"以宴乐之盛反衬精神之死,金樽尘生之象尤见匠心"。

意象的悖反与深意
"玉堂向夕如无人"开篇即营造诡谲氛围,富丽堂皇的宫殿在暮色中竟似空无一人,与"丝竹俨然宫商死"形成奇妙互文——乐器齐备却无生机。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此意象:"'宫商死'三字将音律拟人化,暗示礼乐制度已成僵化躯壳"。尘封的金樽盛着寡淡如水的酒,这一组矛盾意象(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称为"奢靡与腐朽的共生体")深刻揭露了繁华表象下的精神荒芜。

时间意识的觉醒
"君今不念岁蹉跎"至"雁天凉露"句,体现唐代诗学中典型的时间焦虑。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认为此处化用《诗经·蒹葭》"白露为霜"意象,但将思慕之情转为对韶华易逝的警醒。"华灯青凝"与"彩童窈窕"的艳丽描写,恰如闻一多所言"用金粉在暗夜中写绝望",明写享乐实写囚徒困境。

政治隐喻的层理
"入宫见妒"句被程千帆《古诗考索》解析为"宫怨其表,政谏其里"的典型表达。莫砺锋教授指出:"'风波'二字实指仕途险恶,与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的愤懑一脉相承"。诗中"女颜易老"的嗟叹,在张宏生《唐宋文学与政治》中被视为"士人政治生命短暂性的性别化表达"。

情感张力的构建
尾句"君如何"的诘问,叶嘉莹认为"以柔婉句式包裹锐利锋芒,体现唐人'温柔敦厚而不愚'的诗教观"。全诗在宫怨题材外壳下,实际完成了三重情感递进:从物质享乐的虚无(尘生金樽)到生命短暂的焦虑(雁天凉露),最终升华为政治忧患的警示(出风波),这种结构被宇文所安称为"中国式悲剧意识的典型抒情路径"。

点评

诗词杂曲歌辞·行路难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云:
    "以冷语写热肠,如闻裂帛之声。'尘生金尊酒如水'七字,写尽豪奢转瞬成空之态,较之'朱门酒肉臭'更觉惊心。"

  2. **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
    "此作以宫商死寂喻权贵之虚妄,'细人何言入君耳'一句,直刺帝王闭塞,实得《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之遗韵。"

  3.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析曰:
    "通篇以华灯彩童反衬寂寞,末联'女颜易老'四字骤落悲凉,似见水晶帘下红颜白发之变,较白乐天'暮去朝来颜色故'更显惊警。"

  4. **钱钟书《谈艺录》**特赏:
    "'雁天明明凉露多'七字,写秋意而不着'秋'字,恍见琉璃世界一片寒光,与李长吉'空光帖妥水如天'异曲同工。"

艺术特色

  • 意象经营:以"尘生金樽"喻盛衰无常,"华灯青凝"状时间凝滞,视觉与触觉通感交织
  • 节奏把控:宫商死寂与彩童窈窕形成顿挫,如听羯鼓录中"疾风破枯"之节
  • 隐喻系统:全篇以宫闱风波喻仕途险恶,得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