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

2025年07月05日

有虞夫人哭虞后,淑女何事又伤离。竹上泪迹生不尽,
寄哀云和五十丝。云和经奏钧天曲,乍听宝琴遥嗣续。
三湘测测流急绿,秋夜露寒蜀帝飞。枫林月斜楚臣宿,
更疑川宫日黄昏。暗携女手殷勤言,环佩玲珑有无间。
终疑既远双悄悄,苍梧旧云岂难召,老猿心寒不可啸。
目眄眄兮意蹉跎,魂腾腾兮惊秋波。曲一尽兮忆再奏,
众弦不声且如何。

鲍溶

译文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
有虞夫人哭虞后,淑女何事又伤离。
舜帝的妃子为亡夫哭泣,贤淑的女子为何又因离别而伤心。
竹上泪迹生不尽,寄哀云和五十丝。
竹上的泪痕斑斑不尽,将哀思寄托于云和琴的五十弦。
云和经奏钧天曲,乍听宝琴遥嗣续。
云和琴奏响天宫的仙乐,忽闻宝琴声遥遥相和。
三湘测测流急绿,秋夜露寒蜀帝飞。
三湘江水幽深湍急碧绿,秋夜寒露中杜鹃哀啼。
枫林月斜楚臣宿,更疑川宫日黄昏。
枫林斜月下楚臣夜宿,更疑是水神宫殿的黄昏。
暗携女手殷勤言,环佩玲珑有无间。
暗中牵着女子的手低声细语,环佩叮咚似有似无。
终疑既远双悄悄,苍梧旧云岂难召,老猿心寒不可啸。
终究怀疑相距遥远双双静默,苍梧山的旧云难道难以召回?老猿心寒不再长啸。
目眄眄兮意蹉跎,魂腾腾兮惊秋波。
目光流转啊心意徘徊,神魂飘荡啊惊动秋波。
曲一尽兮忆再奏,众弦不声且如何。
一曲终了啊想再弹奏,众弦寂然无声又能如何?

词语注释

有虞:指舜帝,传说中的上古贤君。
云和:古琴名,相传为黄帝所用。
钧天曲:天宫仙乐。钧天,天帝居所。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潇湘、蒸湘三条水系。
蜀帝:指杜鹃鸟,传说为古蜀国望帝魂魄所化。
楚臣:指屈原,战国时楚国忠臣。
苍梧:山名,传说舜帝南巡葬于此。
眄眄(miǎn miǎn):目光流转的样子。
蹉跎(cuō tuó):虚度光阴,此处指心意徘徊。
腾腾:神魂飘荡的样子。

创作背景

湘水之畔,斑竹含愁。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泪洒青竹,遂成千古凄艳的"湘妃神话"。鲍溶《湘妃列女操》正是以这缥缈的传说为墨,在唐代乐府旧题中注入新的哀婉情致。

考《列女操》本属乐府琴曲歌辞,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归为"琴曲歌辞"类。诗人巧妙化用《山海经》"帝之二女居洞庭之山"的记载,更撷取《述异记》中"斑竹啼痕"的意象。当云和之琴奏响钧天广乐时,湘灵鼓瑟的典故与蜀帝化鹃的传说在诗句中交织——"秋夜露寒蜀帝飞"暗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与湘妃泪竹形成双重悲怆。

诗中"环佩玲珑"暗合《楚辞·九歌》"捐余玦兮江中"的湘夫人形象,而"苍梧旧云"则直指《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的记载。鲍溶以唐人视角重构上古悲情,将乐府古题的刚烈之气(如孟郊《列女操》"波澜誓不起")转化为绵长的哀思。三湘急流、枫林斜月构成的楚地意象群,最终在老猿噤声、众弦寂然的意境里,完成对永恒怅惘的极致书写。

赏析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以湘妃泪染斑竹的传说为内核,构建了一个凄美迷离的意象世界。竹上生生不尽的泪痕("竹上泪迹生不尽")既是自然物象,更是情感的外化符号,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评此"以泪化竹,情与物泯",道出了情致与物象的高度融合。

诗中音乐意象的运用极具张力。"云和五十丝"的琴弦与"钧天曲"的仙乐构成虚实交响,清代王琦注《李长吉歌诗》指出:"云和之器本奏天乐,今翻作人间离怨声",突显了神性与人性的碰撞。三湘急绿的流水("三湘测测流急绿")与秋夜寒露形成色彩与触觉的通感,恰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冷色调的流动感,乃唐人哀思之绝艺"。

情感表达呈现出多维度递进。从"伤离"的表层哀愁,到"老猿心寒不可啸"的绝望,最终升华为"魂腾腾兮惊秋波"的永恒怅惘。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特别推崇末句"众弦不声且如何":"以音乐休止喻情思之绵延,较之《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更显苍茫。"这种"声尽意不绝"的手法,暗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追求。

全诗时空交错的艺术处理尤为精妙。白昼的苍梧旧云("苍梧旧云岂难召")与黄昏的川宫幻境叠加,枫林月斜的楚臣意象与秋夜啼血的蜀帝意象并置,形成神话与历史的双重互文。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此作"将湘妃传说解构为多个情感镜面,每个碎片都折射出不同的悲剧光泽"。

点评

名家点评摘录:

鲍溶此作"如湘水染黛,层层荡开哀怨",以"竹上泪迹"化无形之悲为有形之痕,"云和五十丝"更将琴弦与泪丝交织,天人同泣。——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三湘测测流急绿"七字写尽楚地幽凄,水色愈碧,则人心愈寒。后以"老猿噤声"作衬,使帝子之悲直透千年。——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通篇暗用"娥皇女英"典故而不着痕迹,"环佩玲珑有无间"句尤妙,似闻佩响,似见鬼影,此等空灵笔法,正是中唐鬼诗之冠。——日本·松浦友久《唐诗幽玄谱》

末句"众弦不声且如何"真绝响也!非琴弦断,非乐工歇,实乃天地为之屏息,江湘为之滞流。——明·钟惺《名媛诗归》

其声调"如瑟柱乍移,暗泉幽咽","苍梧旧云"三句忽转高峭,恍见湘妃乘云而下,俄而又散作空林夜雨。——清·黄周星《唐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