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胡风吹雁翼,远别无人乡。君近雁来处,几回断君肠。
昔奉千日书,抚心怨星霜。无书又千日,世路重茫茫。
燕国有佳丽,蛾眉富春光。自然君归晚,花落君空堂。
君其若不然,岁晚双鸳鸯。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
女儿晚事夫,颜色同秋萤。秋日边马思,武夫不遑宁。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
立身多户门,何必燕山铭。生世不如鸟,双双比翼翎。
季秋天地间,万物生意足。我忧长于生,安得及草木。
试从古人愿,致酒歌秉烛。燕赵皆世人,讵能长似玉。
俯怜老期近,仰视日车速。萧飒御风君,魂梦愿相逐。
百年夜销半,端为垂缨束。

鲍溶

译文

胡风吹雁翼,远别无人乡。
北风吹动雁群的翅膀,远行离别至无人之乡。
君近雁来处,几回断君肠。
你靠近大雁飞来之地,多少次令你肝肠寸断。
昔奉千日书,抚心怨星霜。
昔日收到千日之书,抚心感叹岁月无情。
无书又千日,世路重茫茫。
再无书信又过千日,前路茫茫难觅方向。
燕国有佳丽,蛾眉富春光。
燕国曾有绝代佳人,眉目如画春光明媚。
自然君归晚,花落君空堂。
可惜你归来太迟,只见落花满空堂。
君其若不然,岁晚双鸳鸯。
若你仍不归来,岁末只剩孤影成双。
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
月兔侵蚀残月,微光难比星辰。
女儿晚事夫,颜色同秋萤。
女子迟暮嫁夫,容颜如秋萤黯淡。
秋日边马思,武夫不遑宁。
秋日边关战马思归,将士无暇安宁。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
燕地悲歌易水含怨,剑光如蛟龙带血腥。
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
狂风吹断连理枝,急浪掀翻无根萍。
立身多户门,何必燕山铭。
人生立世门户众多,何必追求燕山刻铭。
生世不如鸟,双双比翼翎。
人生在世不如飞鸟,比翼双飞自在逍遥。
季秋天地间,万物生意足。
深秋时节天地之间,万物生机依然丰盈。
我忧长于生,安得及草木。
我的忧愁比生命更长,怎及草木岁岁枯荣。
试从古人愿,致酒歌秉烛。
且效仿古人遗愿,举酒高歌秉烛夜游。
燕赵皆世人,讵能长似玉。
燕赵之地皆凡俗人,岂能永葆如玉容颜。
俯怜老期近,仰视日车速。
低头哀叹衰老将至,抬头惊觉光阴飞逝。
萧飒御风君,魂梦愿相逐。
萧瑟风中远行的你,魂牵梦萦愿永相随。
百年夜销半,端为垂缨束。
百年人生夜过半生,只为功名束缚自身。

词语注释

胡风:指北方边塞的风
星霜:xīng shuāng,比喻岁月变迁
蛾眉:é méi,女子细长美丽的眉毛
顾兔:gù tù,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玉兔
不遑:bù huáng,没有闲暇
蛟龙:jiāo lóng,传说中的水中神兽
燕山铭:yān shān míng,指在燕山刻石记功的典故
比翼翎:bǐ yì líng,比翼鸟的羽毛,喻恩爱夫妻
讵能:jù néng,岂能,怎能
萧飒:xiāo sà,形容风声萧瑟
垂缨:chuí yīng,系冠的带子,指官宦身份

创作背景

蔡氏五弄·秋思二首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琴曲遗韵

蔡氏五弄乃东汉大儒蔡邕所创琴曲名篇,《秋思》为其二。据《琴操》所载,邕于陈留精研音律时,观四季更迭而生五弄之思: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皆以自然意象寄人生感怀。此二首《秋思》实为后世文人拟作,承蔡邕"感物造端"的琴曲传统,以雁翼胡风、燕国佳丽等意象,续写东汉末年的离乱之悲。

文本中的时代镜像

诗中"胡风吹雁翼"开篇即现建安风骨,暗合汉末边患频仍之景。考《后汉书·南匈奴传》,永元年间羌胡屡犯边陲,"远别无人乡"正是征人戍边的真实写照。而"燕歌易水怨"用荆轲典,更见乱世壮士的苍凉。蔡邕本人曾因董卓之乱流离朔方,其女蔡文姬《悲愤诗》亦云"边荒与华异",可与此诗"秋日边马思"互证离乱之痛。

生命意识的琴弦震颤

"我忧长于生"句直指汉末生命哲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曹丕《与吴质书》言"亲故多离其灾",此诗"生世不如鸟"之叹,恰是时代共情。诗中"岁晚双鸳鸯""顾兔蚀残月"等意象,既承《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的忧生传统,又启阮籍《咏怀》"孤鸿号外野"的孤绝,将蔡邕琴曲中"忧来无方"的意境化为文字韵律。

文人拟古的艺术重构

细究"试从古人愿,致酒歌秉烛",可见拟作者对蔡邕的追慕。据《琴史》,蔡邕创五弄时尝言"音声有善恶",此诗末章"萧飒御风君"恰以秋风喻琴音,暗合蔡氏"音与政通"的乐论。而"百年夜销半"之句,又与蔡邕《霖雨赋》"夜迟迟而怀忧"遥相呼应,可谓以诗释乐、以文续弦的文人雅趣。

赏析

赏析

这组琴曲歌辞以"秋思"为题,通过丰富的意象群和跌宕的情感脉络,展现了唐代边塞诗与闺怨主题的完美融合。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作"得秋气之先声,发离思之绝响",精准道出了诗中时空交织的艺术特质。

意象系统: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隐喻

诗中构建了两组核心意象:其一是"胡风""雁翼""残月""连枝树"等自然物象,其二是"剑舞""燕歌""秉烛""垂缨"等人文符号。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以边塞风物映闺阁幽思,雁阵残月皆作愁媒",特别赞赏"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的意象组合,认为月蚀星暗的夜象,既是征人未归的时间刻度,更是思妇心境的光影投射。

"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的意象尤为学者关注。近人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解析道:"连理枝断象征伉俪分离,无根萍喻指人生漂泊,这种双重隐喻将战争对家庭结构的破坏表现得惊心动魄。"而"燕歌易水怨"的典故运用,使荆轲刺秦的悲壮与思妇的哀怨形成时空共振。

情感结构:三层递进的秋思

第一首侧重空间阻隔之痛。"胡风吹雁翼"开篇即营造塞外苍茫,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唐诗求是》中强调:"'几回断君肠'的'断'字堪称诗眼,既指雁行断续,更言肝肠寸断。"随着"无书又千日"的累积,思念从具体牵挂升华为"世路重茫茫"的存在之思。

第二首转向时间流逝之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指出:"'花落君空堂'与'岁晚双鸳鸯'形成残酷对照,用盛衰意象写尽了等待的虚妄。"末句"生世不如鸟,双双比翼翎"的慨叹,被《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将个人悲剧上升到人类普遍命运的观照"。

艺术突破:刚柔并济的审美张力

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中盛赞此诗:"以边塞诗的筋骨撑起闺怨诗的肌理,'剑舞蛟龙腥'的阳刚与'颜色同秋萤'的阴柔相激荡。"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在"秋日边马思"与"女儿晚事夫"的并置中达到极致。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认为,诗人通过"武夫不遑宁"与"魂梦愿相逐"的时空对写,创造了"战争叙事与爱情抒情的复调结构"。

结篇"百年夜销半,端为垂缨束"的哲学升华,印证了钱钟书《谈艺录》的评价:"从具体情事抽绎出生命本质的思考,使乐府旧题获得形而上的深度。"这种由个人情爱到宇宙意识的拓展,正是该作超越同期闺怨诗的关键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秋思二首》其一:
"鲍溶此作,以雁翼牵愁,以星霜铸怨,末复以'花落空堂'作结,真所谓'意悲而远,惊心动魄'。'顾兔蚀残月'五字,尤得《楚辞·天问》幽眇之致,而'幽光不如星'一句,直将人生迟暮之感写入太虚。"

**贺裳《载酒园诗话》**论其二:
"『季秋天地间,万物生意足』十字,已摄《豳风》神理。后段『俯怜老期近,仰视日车速』,更以庄列之笔运屈宋之思,较白乐天《秋思》『迟迟钟鼓初长夜』之句,尤觉悲凉彻骨。"

**沈德潜《唐诗别裁》**总评:
"蔡氏五弄遗响,在鲍溶手中化为苍茫。两首《秋思》,前如易水击筑,声沉而韵裂;后似素琴泛商,响绝而意延。『生世不如鸟』与『百年夜销半』,非徒警句,实乃通天人之际矣。"

**黄周星《唐诗快》**摘句赏析: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十字,有金戈映月、铁笛裂云之势。至『立身多户门,何必燕山铭』,则忽然收作陶潜《饮酒》风味,此等转折,唯盛唐诸公得其三昧。"

**方东树《昭昧詹言》**析结构:
"二首章法皆从《古诗十九首》化出。前首由远别而思归,由思归而伤老,层层剥笋;后首自万物反观一身,自古人照见今世,回环映带。末句『魂梦愿相逐』,正是《湘君》《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之余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