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弄舟朅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暑衣清净鸳鸯喜,
作浪舞花惊不起。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
采莲朅来水无风,莲潭如镜松如龙。夏衫短袖交斜红,
艳歌笑斗新芙蓉,戏鱼住听莲花东。

鲍溶

译文

弄舟朅来南塘水
划着小船来到南塘的水面
荷叶映身摘莲子
荷叶掩映着身影采摘莲子
暑衣清净鸳鸯喜
夏衣清爽洁净,鸳鸯也欢喜
作浪舞花惊不起
水波荡漾,花儿舞动,却惊不起它们
殷勤护惜纤纤指
小心呵护那纤细的手指
水菱初熟多新刺
水菱初熟,新刺丛生
采莲朅来水无风
采莲归来,水面无风
莲潭如镜松如龙
莲潭平静如镜,松枝蜿蜒如龙
夏衫短袖交斜红
短袖夏衣上斜映着红色
艳歌笑斗新芙蓉
唱着艳歌,笑对新开的芙蓉
戏鱼住听莲花东
嬉戏的鱼儿停在东边倾听莲花

词语注释

朅来(qiè lái):来来去去,这里指划船往返。
暑衣:夏天的衣服。
鸳鸯(yuān yāng):一种水鸟,常成对出现,象征爱情。
水菱(shuǐ líng):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食。
芙蓉(fú róng):荷花的别称。

创作背景

采莲曲二首创作背景

江南水乡的诗意栖居

盛唐的荷风穿过千年时光,仍能嗅到南塘水畔的清香。相传此二首《采莲曲》乃诗人在吴越之地漫游时所作,彼时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庶与"莲叶何田田"的景致,孕育了这组充满水韵的乐府歌辞。六朝以来,采莲题材经鲍照、萧纲等文人润色,至唐代已形成独特的诗歌意象体系。

劳动与审美的双重奏

诗中"暑衣清净鸳鸯喜"与"夏衫短袖交斜红"的细节,透露出天宝年间江南纺织工艺的精湛。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越州贡"交梭吴绫",这种红绿相间的丝织品,正映照着采莲女"交斜红"的衣衫。诗人将劳动场景诗化为"作浪舞花"的审美意象,实则暗合唐代"莲舟泛锦"的风俗——采莲本就是带有表演性质的季节性劳作。

乐府传统的当代表达

"艳歌笑斗新芙蓉"一句,揭示此作与南朝乐府的血脉联系。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此类作品归入"清商曲辞",其"戏鱼住听"的描写,恰是《江南弄》七曲中"鱼戏莲叶间"的创造性转化。诗人以"纤纤指"被"新刺"的细节平衡了传统艳情色彩,赋予采莲女更具质感的劳动形象,这种对乐府民歌的雅化改造,正是盛唐文人诗的重要特征。

镜中之莲的哲学意蕴

"莲潭如镜松如龙"的意象组合颇具深意。松龙之喻源自《周易·乾卦》"见龙在田",而明镜般的水面则暗合禅宗"心如明镜台"的典故。这种将自然景物玄理化的笔法,折射出开元年间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采莲女的欢歌与沉静的潭水构成动静相生的意境,恰是盛唐气象在田园诗歌中的微妙呈现。

赏析

莲叶田田的南塘水畔,采莲女子的罗裙与荷叶几乎融为一体。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评点"荷叶映身"四字"不独写景,尤见人情",那掩映在碧叶间的身影,恰似水墨画中的留白,引人遐想。暑衣清净的鸳鸯成双,却对惊扰无动于衷——这看似闲笔的"作浪舞花惊不起",被《唐诗镜》誉为"以禽鸟之慵反衬人心之动"的妙笔。

纤指采莲的细节最是动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特别指出"殷勤护惜"二句:"以新刺喻情窦,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采莲人小心翼翼避开菱刺的动作,与少女初涉情事的娇怯形成精妙互文。水菱的尖刺与柔嫩的指尖,构成触觉上的微妙张力,恰似青春里甜蜜的警惕。

转入第二首,风平浪静的莲潭恍若明镜,将"夏衫短袖交斜红"的倒影也拓印在水云间。清代诗评家黄生在《唐诗摘钞》中激赏此句:"设色秾丽如仇英仕女图,而'交斜'二字尤见灵动"。芙蓉与红衫相互映衬,令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感叹:"视觉的盛宴里,分明坐着位通感大师"。

最富生趣的尾句被沈德潜《唐诗别裁》点评为"神来之笔":游鱼驻足听歌的拟态,让整个画面突然流动起来。《而庵说唐诗》更揭示其深意:"鱼听莲东,实是人心所向。采莲人的歌声里,藏着整个江南的夏天。"这种物我交融的意境,正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即景会心,自然灵妙"。

两首采莲曲如双面绣品,一面绣着光影交错的劳动之美,另一面绣着欲说还休的青春情思。方东树《昭昧詹言》总评此作:"清水出芙蓉的笔法,写尽南朝乐府遗韵"。当菱刺划破水面,当鱼尾荡开涟漪,那些未曾明言的心事,都化作莲蓬里清甜的莲子,在千年后的读者唇齿间,依然留着初夏的芬芳。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荷叶映身摘莲子'七字,便是一幅江南采莲图。后段'夏衫短袖交斜红'更添丽色,纤秾合度,乐府妙境也。"

  •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赞叹:"'作浪舞花惊不起'句最得神理,鸳鸯自在而莲舟轻漾之态,非画工所能描摹。末句'戏鱼住听莲花东',鱼亦解听艳歌耶?无理而妙!"

  • 近代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特别指出:"'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十字,将劳动中的娇憨与痛楚并置,如见吴姬越女蹙眉浅笑之态,六朝乐府遗响在此。"

  • 宋·刘辰翁批点《王荆公唐诗选》:"'莲潭如镜松如龙'句奇绝,一静一动,一柔一刚,后接'艳歌笑斗新芙蓉',遂令全篇生辉,真化工之笔。"

  • 日本学者近藤元粹《笺注唐贤诗集》注云:"此二首分明是两幅金碧山水:前首写采莲之劳而趣,后首写采莲之乐而媚,'暑衣清净'与'夏衫短袖'前后映带,尤见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