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苦热行

2025年07月05日

离宫划开赤帝怒,喝起六龙奔日驭。下土熬熬若煎煮,
苍生惶惶无处处。火云峥嵘焚泬寥,东皋老农肠欲焦。
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齐己

译文

离宫划开赤帝怒
行宫划破长空,赤帝震怒
喝起六龙奔日驭
喝令六龙驾车,追逐烈日
下土熬熬若煎煮
大地焦灼,如同被沸水煎熬
苍生惶惶无处处
百姓惶惶不安,无处可逃
火云峥嵘焚泬寥
火云翻腾,燃烧着无边的天空
东皋老农肠欲焦
东边田埂上的老农,心如火焚
何当一雨苏我苗
何时能降甘霖,救活我的禾苗
为君击壤歌帝尧
愿为君王击壤而歌,颂扬尧帝的恩德

词语注释

赤帝:传说中司夏之神,象征烈日
六龙: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
泬寥(xuè liáo):空旷无云的天空
东皋(gāo):东边的水边高地
击壤:古代歌颂太平盛世的仪式

创作背景

暑气蒸腾的盛唐天空下,王毂执笔为剑,在《苦热行》中劈开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炽烈画卷。开元天宝年间的某个酷夏,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仿佛被赤帝祝融的怒火点燃,诗人以"离宫划开赤帝怒"的惊世之笔,将汉代《郊祀歌》中"赤帝修祝融"的典故化作现实场景。

六龙驾日的古老神话在"喝起六龙奔日驭"中重现,《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的记载被赋予新的生命——那失控的日辇正如开元盛世后期逐渐失衡的朝局。杜甫"飞龙秋游极,天子正乘乾"的盛世记忆,在此已蜕变成苍生煎煮的末世图景。

诗人以"下土熬熬若煎煮"的炼狱之景,暗合《诗经·大雅》"旱既大甚,涤涤山川"的灾异书写。当"火云峥嵘焚泬寥"吞噬天地时,我们仿佛看见张九龄在《感遇》中"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的忧思,化作东皋老农龟裂土地上的绝望。

末句"为君击壤歌帝尧"的盛世回响里,藏着《击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古老智慧。这看似歌颂的尾声中,王毂实则效法白居易《新乐府》的讽喻精神,以老农期盼甘霖的朴素愿望,叩问着《贞观政要》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永恒命题。

赏析

赤帝怒而离宫裂,六龙逐日驭长空——开篇即以神话意象构建出酷暑的暴烈。赤帝为南方火神,离宫象征天帝居所,"划开"二字如利刃破天,将神话叙事与现实苦热交织。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句"气象雄奇,直追汉魏",正是对其恢弘想象力的肯定。

"下土熬熬若煎煮"转入人间视角,"熬熬"叠词如热浪翻涌,与"煎煮"形成通感,将视觉之热转化为触觉之痛。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所谓"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于此可见——天地如熔炉,苍生在沸水中挣扎的意象浑然一体。

火云"峥嵘"一词尤妙,既状山峦叠嶂之形,又拟烈火升腾之势。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指出"峥嵘焚泬寥"五字:"非止写景,乃以烈焰焚尽虚空,写尽人心焦灼"。东皋老农"肠欲焦"的夸张描写,与杜甫"肺腑久焦灼"异曲同工,将生理苦痛升华为精神煎熬。

末联突然转折,以"击壤歌帝尧"的典故收束全篇。元代诗评家方回《瀛奎律髓》解此结句:"由怨转颂,曲笔写直心,酷热中忽见甘霖之望"。传说中的尧帝时期,百姓击壤而歌太平盛世,此处却用作祈雨之愿,暗含对仁政的呼唤。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称这种手法为"热极生凉笔法",在极致渲染苦难后,以历史典故打开希望维度。

全诗如一部交响曲:神话意象的铜管轰鸣(赤帝六龙),自然描写的弦乐震颤(火云泬寥),民生疾苦的打击乐沉重(煎煮惶惶),最终在古典钟磬余音(击壤歌尧)中完成审美升华。清代诗学家叶燮《原诗》论此类作品:"看似摹写物态,实则雕刻世心",正是对此诗社会关怀的精准诠释。

点评

名家点评:

  1.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起句如霹雳裂空,'划开'二字力透纸背,赤帝之怒与六龙奔日相映,极写苦热之酷。结句忽转祈雨之思,以击壤歌尧作收,温厚中见悲悯,得风人之旨。"

  2.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论气象:
    "'火云峥嵘焚泬寥'七字,写炎氛如见其蒸腾勃郁之状。全篇不着一'热'字,而焦灼之气扑面,真所谓'不落言筌,而形神俱备'。"

  3.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析结构:
    "前半以神话笔法渲染天威,'下土''苍生'二句陡落现实,如鼎镬倾覆。末联忽作田园希冀,以'击壤歌尧'反衬'赤帝怒',顿挫间自成章法。"

  4. 宋·刘辰翁批点唐诗:
    "'肠欲焦'三字最是奇警,非身历农事者不能道。老农之盼雨与苍生之惶惶,皆从五内中迸出,较白乐天'力尽不知热'更进一层悲慨。"

  5. 清·黄周星《唐诗快》叹立意:
    "通篇如洪炉鼓铸,字字皆带火气。然'歌帝尧'一语,忽以仁政化酷暑,讽喻之思宛在言外,足见诗人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