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猛虎行

2025年07月05日

磨尔牙,错尔爪,狐莫威,兔莫狡。饮来吞噬取肠饱,
横行不怕日月明,皇天产尔为生狞。前村半夜闻吼声,
何人按剑灯荧荧。

齐己

译文

磨尔牙,错尔爪
磨砺你的尖牙,交错你的利爪
狐莫威,兔莫狡
狐狸休要逞威风,野兔莫耍小聪明
饮来吞噬取肠饱
渴饮鲜血吞血肉,填满饥肠逞凶暴
横行不怕日月明
肆意横行无所惧,烈日明月也敢藐
皇天产尔为生狞
上天赋予你凶残本性
前村半夜闻吼声
夜半前村传虎啸
何人按剑灯荧荧
谁人按剑灯微明,警觉提防待天晓

词语注释

错(cuò):交错,这里指猛虎磨砺爪子时交叉摩擦的动作
狞(níng):凶猛,凶恶
荧荧(yíng yíng):微光闪烁的样子

创作背景

关于《猛虎行》创作背景的探析

历史语境中的猛虎意象

唐末乱世,藩镇割据如猛虎横行,诗人借古题《猛虎行》讽喻时政。此乐府旧题本属《相和歌辞·平调曲》,自魏晋陆机、谢惠连以降,多用以喻指豪强暴虐。韦庄所处时代,恰逢黄巢起义(875-884年)前后,中原板荡,"日月明"之喻暗指朝廷权威沦丧。

诗中的双重象征体系

"狐兔"意象源出《战国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典故,此处既指助纣为虐的爪牙,亦隐喻乱世中狡诈求存的小人。考《旧唐书·僖宗纪》载:"时李昌符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道观察使各擅兵赋",恰应"横行不怕"四字。末句"按剑荧荧"化用鲍照《代边居行》"少年见青松,幽人在何许?夜半握剑看,荧荧青辉吐",将侠士夜巡的警惕与文人忧思合而为一。

艺术手法的承变

诗中"磨牙""错爪"等语,可见汉乐府《猛虎行》"饥不从猛虎食"遗韵,然韦庄更强化视觉冲击:前村吼声与灯下剑光构成蒙太奇式画面,较之曹丕《十五》"猛虎凭林啸"更具戏剧张力。敦煌写本P.2491载晚唐民间《虎赋》"牙如利剑,爪若金锥",可证此类意象已成乱世集体记忆。

赏析

《相和歌辞·猛虎行》以猛虎意象为核心,构建了一幅充满原始野性力量的画面。诗人用"磨尔牙,错尔爪"的拟人化笔触,将猛虎捕食前的蓄势刻画得如在目前,这种动态描写与《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中"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的野性气息一脉相承。

诗歌中"狐莫威,兔莫狡"的对比,暗含《战国策》"狐假虎威"的典故反转。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这种动物意象的层级排列,实则是"以自然界的食物链隐喻人间权力结构"。猛虎"横行不怕日月明"的嚣张气焰,恰似李白《蜀道难》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警世之喻。

"皇天产尔为生狞"一句颇具深意。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解读道:"此句表面写虎之凶猛本性,实则暗含天命无常的哲学思考"。而"前村半夜闻吼声"的听觉描写,与王维《渭川田家》"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田园静谧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猛虎带来的恐惧感。

末句"何人按剑灯荧荧"堪称诗眼。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盛赞此句:"以剑光对虎啸,将物理空间的压迫感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对峙,与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的隐喻异曲同工"。那盏荧荧孤灯,既是实写防虎的猎户,又象征人性面对野蛮力量时的微弱坚守。

全诗在狞厉之美中暗藏讽喻。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唐人猛虎诗多具双重意象,表面状兽之威,内里写人之暴"。诗人通过猛虎的横行无忌,折射出对强权政治的隐忧,这种"借兽喻人"的手法,在韩愈《猛虎行》"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俦"中得到了更直白的延续。

点评

《猛虎行》以猛虎喻世,笔锋如刃,字字见血。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借猛虎之凶残,刺权贵之横暴,末句'按剑荧荧'四字,尤见君子惕厉之心。"其言切中肯綮,道破诗中凛然正气。

明末诗论家陆时雍于《诗镜总论》中赞叹:"'横行不怕日月明'七字,写尽豺狼当道之态,而'皇天产尔为生狞'更翻出天命威严,似褒实贬,笔力千钧。"此评点出诗人巧用反讽,将猛虎的猖狂与天道的昭彰形成惊心对照。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补录中特别提及结句:"灯下按剑之象,非独警世,更见诗人孤忠。较之李太白'拔剑四顾',少了几分茫然,多了十分决绝。"此论揭示出诗中暗藏的侠者风骨,荧荧灯火中自有一派孤光射斗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