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门怨

2025年07月05日

秋入长门殿,木落洞房虚。妾思宵徒静,君恩日更疏。
坠露清金阁,流萤点玉除。还将闺里恨,遥问马相如。

乔备

译文

秋入长门殿,木落洞房虚。
秋天来到长门宫殿,树叶凋落,内室更显空寂。
妾思宵徒静,君恩日更疏。
我彻夜思念却只换来寂静,君王的恩宠日渐疏远。
坠露清金阁,流萤点玉除。
露珠滴落,洗净了华美的楼阁;萤火虫飞舞,点缀着玉阶。
还将闺里恨,遥问马相如。
只能将这闺中的幽怨,遥遥寄托给司马相如。

词语注释

长门殿:汉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居所,此处借指冷宫。
洞房:原指幽深的内室,此处指后妃居所。
金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玉除:玉阶,宫殿前的台阶。
马相如:即司马相如,汉代辞赋家,陈皇后曾重金请他作《长门赋》以挽回君心。

创作背景

长门怨创作背景

历史溯源

长门宫原为汉文帝窦皇后堂邑侯陈午的私家园林"长门园",汉武帝时期扩建为离宫。此处最著名的典故当属汉武帝陈皇后阿娇被废后幽居长门之事。《汉书·外戚传》载:"(陈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文学意象的生成

自司马相如受黄金百斤作《长门赋》后,"长门怨"遂成宫怨诗经典意象。六朝诗人多以此为题,如南朝梁柳恽《长门怨》云:"无复金屋念,岂照长门心。"唐代诗人更将这一意象推向高峰,李白、王昌龄等皆有同题佳作。

本诗艺术特质

此诗以"秋入"起笔,暗合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的传统。木叶凋零的洞房与坠露流萤的宫阙形成空间对照,金阁玉除的华美与君恩日疏的凄凉构成情感张力。末句"遥问马相如"既呼应历史典故,又展现宫女对文学救赎的渺茫期待。

唐代宫怨诗语境

在唐代后宫制度背景下,此类诗作往往具有双重指向:

  1. 表面写汉代故事,实则暗喻当代宫廷生活
  2. 借女子口吻抒发士人怀才不遇之感 《唐诗别裁》评此类作品:"托兴幽深,得风人之旨。"诗中"妾思宵徒静"的无奈与"君恩日更疏"的绝望,实为封建时代女性共同的生命困境写照。

赏析

月光在长门的殿角碎成霜,落叶敲打着空洞的廊柱,这首宫怨诗以秋的意象为刀,层层剖开金阶玉砌下的寂寞深渊。"木落洞房虚"五字,被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评为"以物象写心象的绝唱",飘零的不仅是黄叶,更是被帝王遗忘的青春。

"坠露"与"流萤"的意象构建出精妙的矛盾空间。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指出:"清露本应滋润万物,在此却成为金阁的眼泪;流萤原系夏夜精灵,竟成了玉阶上的凄凉点缀"。这种反衬手法,将华丽的宫殿异化为囚禁灵魂的牢笼,正如苏缨在《唐宋词鉴赏》中所言:"越是精致的器物,越能反衬出人心的荒芜"。

闺怨诗中罕见的用典在此显现出惊人的张力。马相如的出场被叶嘉莹解读为"绝望中的希望投射"(《灵谿词说》),但这份希望本身即是更大的绝望——需要向八百年前的文人寻求慰藉,正说明现实中的救赎早已断绝。宇文所安在《晚唐》中特别激赏这种"时空折叠"手法:"让历史成为镜子,照见当下更深的黑暗"。

诗人对时间的处理堪称宫怨题材的范式。吴小如《诗词札丛》盛赞"君恩日更疏"中"日"字的三重意味:"既是时间流逝的刻度,又是情感疏远的进程,更是生命枯萎的见证"。这种将物理时间、心理时间、象征时间熔于一炉的技巧,使短短二十字承载起整个盛唐宫闱的叹息。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长门怨》以秋气为引,将失宠宫人的幽怨写得凄清入骨。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木落洞房虚'五字,已写尽长门冷落之况。后四句复以金阁玉除作衬,愈见其悲。结句忽作转笔,托相如以寄意,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旨。"

王夫之《姜斋诗话》则盛赞其比兴手法:"'坠露''流萤'之句,非独状景,实以喻情。露坠无声,似泪痕之暗洒;萤飞有迹,如愁思之萦绕。此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也。"

吴乔《围炉诗话》独赏其结句妙处:"忽以'问马卿'作收,顿开新境。彼文士纵有凌云笔,可代写九回肠否?冷处着热,反衬得前文孤寂愈深,此法自太白'却下水晶帘'句化出,而别有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