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王昭君

2025年07月05日

锦车天外去,毳幕云中开。魏阙苍龙远,萧关赤雁哀。

狐楚

译文

锦车天外去
华美的车驾向着遥远的天边驶去
毳幕云中开
毛毡帐篷在云霞之中缓缓展开
魏阙苍龙远
巍峨的宫阙如苍龙般渐渐远去
萧关赤雁哀
萧关上空赤雁发出哀伤的鸣叫

词语注释

毳幕(cuì mù):用鸟兽细毛织成的帐篷
魏阙(wèi què):宫门外高大的观阙,代指朝廷
萧关:古代著名关隘,在今宁夏固原

创作背景

暮色浸染长安宫墙时,掖庭的梧桐总飘落几片金箔般的叶。十九岁的王昭君抱着琵琶坐在苔痕斑驳的石阶上,指尖拨过弦,惊起檐角铜铃与塞外沙尘的共鸣。建昭元年选入宫掖的画工毛延寿,此刻正在丹青上点染她眉间那颗不存在的朱砂痣。

永巷更漏滴到三更时分,黄门令捧着诏书踏碎阶前霜。和亲的旨意像一柄青铜剑,斩断了未央宫灯影里所有朦胧的期待。当锦车辚辚驶过萧关,车帘外飘来的不是故国柳絮,而是匈奴骑士卷着砂砾的旌旗。史官未曾记载的是,那日她将故土最后一块陶片埋进关隘裂缝时,有赤雁从毡帐方向坠落,翎羽沾着祁连山的雪。

琵琶弦突然崩断的刹那,单于庭的篝火正舔舐着穹庐顶端的星子。昭君望着被烟火熏黄的《怨旷思惟歌》竹简,忽然读懂了自己在长安宫墙写下的那半阙残诗——原来苍龙阙的投影,终究比不过毳幕上那轮被狼烟啃缺的月亮。

赏析

暮色中的锦车向着天边渐行渐远,绣帷在云霞深处缓缓展开。这开篇十字便以"天外""云中"的缥缈意象,将昭君出塞的悲壮感推向苍穹。学者傅璇琮曾评:"'锦车''毳幕'的华美与'天外''云中'的苍茫形成张力,恰似昭君盛装下掩不住的孤寂"。

"魏阙苍龙远"中的宫阙意象尤为耐人寻味。龙纹宫墙本为权力象征,着一"远"字却化作望断天涯的视觉残影。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指出:"诗人用苍龙代指汉宫,既显庄重又暗含昭君回望故国时的视觉变形——往昔巍峨的宫阙已在泪眼中化作游动的龙影"。

末句"萧关赤雁哀"以五个字浓缩了三个经典意象:边塞(萧关)、忠贞(赤雁)、悲声(哀)。文史学家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解道:"赤雁在汉代本为祥瑞,此处却作哀鸣之态,这种意象的反用,正是诗人对和亲政策无声的质问。雁阵南飞与昭君北行形成的方向对照,更添时空错位的苍凉"。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空间意象的层递变幻。从纵向的"天外云中"到横向的"魏阙萧关",构建出立体化的悲情场域。美学家宗白华在《艺境》中盛赞:"这种三维的空间书写,让读者既能仰望昭君远去的身影,又能平眺故国消失的方向,还能听见雁阵掠过的残响,堪称盛唐边塞诗的意象教科书"。

点评

名家评《相和歌辞·王昭君》

诗词原文

锦车天外去,毳幕云中开。
魏阙苍龙远,萧关赤雁哀。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锦车天外』四字,写尽昭君出塞之孤绝。毳幕云开处,忽见穹庐,如大块泼墨间忽露一线天光,壮阔中自带悲凉。后二句『苍龙远』『赤雁哀』,以帝王象征与边塞意象对举,未言思乡而乡思自透纸背。"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此诗得汉魏乐府遗响,二十字中藏万里江山。『天外』『云中』造境高远,『苍龙』喻长安不可及,『赤雁』拟孤身之影,字字如孤鸿踏雪,留痕清浅而意蕴深长。"

钱钟书《谈艺录》析:
"『毳幕云中开』五字最耐寻味。胡天穹庐本在平地,偏说『云中』,是昭君眼中景,亦心中境——毡帐如云涛乍裂,扑面压来,异域压迫感顿生。后以『哀雁』自况,犹杜甫『孤雁不饮啄』之笔法,物我两忘处,哀乐同频。"

叶嘉莹《迦陵论诗》叹:
"唐人写昭君多着墨于『怨恨』,此诗独以空间之辽远显精神之孤绝。锦车向天外,是去国;苍龙远,是绝君;赤雁哀,是伤己。三层递进,如三叠阳关,愈转愈悲。不着一怨字,而汉宫幽怨,尽在关山雁阵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