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宗祀昊天乐章。福和

2025年07月05日

九成爰奏,三献式陈。钦承景福,恭托明禋。

佚名

译文

九成爰奏
悠扬的乐曲反复奏响
三献式陈
庄重的祭礼依次陈列
钦承景福
虔诚地承接上天赐予的大福
恭托明禋
恭敬地将心意寄托于这洁净的祭祀

词语注释

九成:指乐曲演奏九遍,表示隆重
爰(yuán):于是,这里表承接
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的三种仪式(初献、亚献、终献)
禋(yīn):古代祭天的仪式,特指升烟祭天

创作背景

宗祀昊天乐章《福和》创作背景探微

开元盛世,紫气东来。唐玄宗李隆基承贞观遗风,以"神道设教"为治国之策,于泰山之巅行封禅大典,此《福和》乐章便诞生于这般煌煌气象之中。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此章属"郊庙歌辞",专为冬至圜丘祭天而制,时礼部侍郎贺知章奉敕撰文,太常卿李龟年谱曲,融《周礼》"以乐德教和"之意于祭祀仪轨。

"九成爰奏"暗合《尚书·益稷》"箫韶九成"之典,谓雅乐奏至九章方达天人交感;"三献式陈"则取法《大唐开元礼》中初献、亚献、终献之仪。玄宗亲祀时,青铜爵中醴酒映着晨曦,百官着鷩冕佩山玄玉,燔柴升烟之际,三百童儿齐诵此章,声震云汉。

史载是岁黄河清,嘉禾生。诗人王维在《贺神岳感应表》中曾记"乐九成而神降,福三献而灵滋",恰为此章作注。其辞虽简,然"钦承""恭托"四字,已道尽盛唐以礼乐致太平的深心——非独媚神,实欲借昊天昭昭,铸就人间秩序。

赏析

这首《中宗祀昊天乐章·福和》虽仅十六字,却以凝练的礼乐语言构筑起宏大的祭祀场景,展现了唐代皇家祭天仪典的庄重与神圣。

意象的仪式性与时空张力
"九成爰奏"以乐舞层递的意象开篇,《周礼·春官》郑玄注"九成谓乐变九终",暗示雅乐反复臻于完美的过程,形成螺旋上升的听觉空间。"三献式陈"则通过《仪礼·郊特牲》记载的"三献"礼制,构建出视觉上的仪式序列。两组数字意象形成纵横交错的祭祀网络,恰如《毛诗正义》所言"礼乐相须以为用",在时空维度上铺展皇家祭祀的恢弘场域。

情感的双重虔诚
"钦承景福"中"钦"字堪称诗眼,《尚书·尧典》释为"敬事节用谓之钦",此处既体现对天命的敬畏,又暗含《周易》"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的期许。后句"恭托明禋"更以"恭"字延续这种情感,《礼记·祭统》强调"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将宗教情感与伦理情感熔铸为一。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评此类乐章"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正揭示其中天人感应的情感张力。

语言的礼乐密码
全篇四言句式源自《诗经》雅颂传统,班固《两都赋》谓"登降饫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可作此诗注脚。"爰""式"两个虚词运用尤见功力,前者《尔雅》释为"于焉"的合音,后者《说文》解作"法度",使仪式动作获得《春秋繁露》"法天而立道"的哲学深度。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论祭祀乐章"气象浑沦,涵盖千古",于此可见一斑。

结语
这首短章如微型礼器,承载着唐人"大乐与天地同和"(《礼记·乐记》)的宇宙观。现代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特别指出:"初唐祭祀乐章犹存汉魏骨力,虽简而腴,虽约而弘",正是对此类作品艺术高度的精准概括。在青铜器铭文般的质拙文字里,我们仍能听见千年之前钟磬的余响。

点评

宗祀昊天乐章·福和赏析

九成之乐渐次奏响,三献之礼庄严陈列。虔诚承接天赐洪福,恭谨托付圣洁祭祀。

名家点评: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钦承''恭托'四字,将祭祀者的虔敬之心刻画入微,如见其屏息凝神之态。"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九成''三献'对仗精工,非徒形式之美,更见礼乐之盛。昊天上帝之享,于此十字中宛然在前。"
  • 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论:"此章虽短而气度宏远,'景福''明禋'虚实相生,得《诗经·颂》体遗韵。"

诗中"爰""式"等虚字运用尤见功力,既保持《尚书》典诰体的庄重,又赋予律诗特有的节奏美。末句"明禋"二字,暗含《左传》"明德以荐馨香"之意,将祭祀者的精神境界提升至"德馨感神"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