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何彼襛矣

2025年07月05日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佚名

译文

何彼襛矣
看那繁盛的花朵啊
唐棣之华
那是唐棣树的花
曷不肃雍
为何不庄重和乐
王姬之车
公主的车驾来临
何彼襛矣
看那繁盛的花朵啊
华如桃李
美丽如同桃李
平王之孙
平王的孙女
齐侯之子
齐侯的公子
其钓维何
钓鱼用什么
维丝伊缗
用丝线做钓绳
齐侯之子
齐侯的公子
平王之孙
平王的孙女

词语注释

襛(nóng): 形容花木繁盛的样子
唐棣(dì): 一种植物,开白色花
曷(hé): 同“何”,为什么
肃雍(yōng): 庄重和乐的样子
缗(mín): 钓鱼的丝线

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水之畔,宫娥们提着茜色罗裙踏过新生的荇菜时,总忍不住望向那乘垂着五色璎珞的翟车。车辕上缠绕的唐棣花枝还沾着镐京的晨露,花瓣层层叠叠压低了金线绣的帷幔——这般秾艳,原是周平王的外孙女出嫁齐侯公子的仪仗。

《何彼襛矣》的弦歌便在此刻漫过淇奥的竹林。采诗的官人记下"维丝伊缗"的起兴时,青铜觚里正映着新妇嫁衣上蟠螭纹的暗影。西周王姬与诸侯的联姻,从来不只是"华如桃李"的盛景,更是宗法制下精心编织的政治丝线。那些看似咏叹车服之美的"肃雍"之音,实则暗合着《春秋》"王姬归于齐"的记载,将周王室通过婚姻维系东方诸侯的深意,化作了桃李枝头颤动的露珠。

卫国的乐师调试着瑟柱,让最后一句"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在重复中形成回环。这刻意营造的雍容,恰似青铜甗上对称的云雷纹,把周王室衰微后犹自用婚姻纽带维系的宗法秩序,永远镌刻在了《召南》的竹简里。

赏析

《何彼襛矣》以繁盛花木喻婚姻盛事,通篇流淌着对贵族联姻的礼赞之情。唐棣与桃李的意象层叠出现,构成一幅秾丽华美的视觉画卷。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点道:"'唐棣''桃李'双喻,不惟见其容色之盛,更见其德性之华",指出诗人以自然物象暗喻新人的仪态风姿。

"肃雍"二字尤为精妙,《毛诗正义》解为"敬和之貌",既写车驾行进时的庄重肃穆,又暗含对婚姻和谐的美好期许。这种情感表达被清代学者姚际恒称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典范,在《诗经通论》中赞叹其"于铺陈中见节制,于欢庆中存雅正"。

诗中"钓丝"意象的运用堪称绝妙。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阐释:"维丝伊缗,非独喻婚姻之合,亦暗含柔韧绵长之意"。以纤细钓丝喻联姻纽带,将政治婚姻的庄重与民间婚俗的亲切完美融合。这种"化重大为轻盈"的笔法,被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评为"举重若轻,尽得风人之致"。

三章复沓的结构尤见匠心。王夫之《姜斋诗话》特别称赏其"回环映带之法":"由物及人,由景入情,终以'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作结,如锦缎收针,密合无痕"。这种结构既强化了联姻双方的地位相当,又在重复中形成韵律的美感。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其双重情感维度:表层是对婚礼场面的热烈赞美,深层则隐含对周王室与诸侯关系的隐喻。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指出:"诗人以婚姻喻政治,将宗法制度下的血缘联结,化作充满生机的自然图景"。这种"以家喻国"的写法,使庄严的政治联姻洋溢着人情的温暖。

点评

《何彼襛矣》一诗,如缀满朝露的唐棣花枝,于《诗经·召南》中熠熠生辉。昔孔子曾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此篇正得其三昧——以秾丽之笔写庄重之礼,华而不妖,艳而不淫。

**王夫之《诗经稗疏》**有云:"'何彼襛矣'之问,实乃礼乐之叹。唐棣桃李,非止状车服之盛,更见周室婚姻之正。"诗中"肃雍"二字尤妙,**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如闻环佩琳琅,车马徐行时雍容中节之音,此正《关雎》'乐而不淫'之遗响。"

末章"其钓维何"之喻,**程俊英《诗经注析》**阐发精微:"以柔丝喻婚姻之合,缗者,合股之绳也。平王孙与齐侯子,非独门第相当,更见宗周与诸侯以婚姻为纽带的政治智慧。"此说深得诗教"温柔敦厚"之旨。

全诗三章,如三重锦帐次第展开:首章设问生姿,次章对答如珠,末章譬喻点睛。**钱钟书《管锥编》**独赏其结构:"回环如织锦,'平王之孙'二句颠倒成文,犹丝缕之往复,此即后世'辘轳体'之滥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