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商颂·殷武

2025年07月05日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佚名

译文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那勇猛的殷王武丁,奋力讨伐荆楚之邦。
深入其阻,裒荆之旅。
深入险阻之地,俘获荆楚的兵将。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彻底平定荆楚,这是成汤子孙的功业。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你们荆楚之人,居住在我国南方。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昔日成汤之时,远自氐羌之地,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无人敢不来进贡,无人敢不臣服。
曰商是常。
皆称商朝为永恒之主。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
天命众多诸侯,建都于大禹治水之地。
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年年朝见天子,不降灾祸,农事不懈怠。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
天命降临监察,百姓敬畏有加。
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不越礼不放纵,不敢懈怠偷闲。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天子诏令诸侯,分封赐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商都繁华庄严,为四方表率。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声名显赫,威灵光耀。
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长寿安康,保佑我子孙后代。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
登上那景山,松柏挺拔。
是断是迁,方斫是虔。
砍伐搬运,精心削凿。
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松木椽子修长,柱子排列整齐,庙宇建成,安宁祥和。

词语注释

挞(tà): 勇猛的样子。
裒(póu): 俘获。
氐羌(dī qiāng): 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辟(bì): 诸侯。
僭(jiàn): 越礼。
滥(làn): 放纵。
遑(huáng): 闲暇。
翼翼: 繁盛庄严的样子。
濯濯(zhuó zhuó): 光明的样子。
桷(jué): 方形的椽子。
梴(chān): 修长的样子。
楹(yíng): 厅堂的柱子。

创作背景

商颂·殷武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刀光剑影

当商王朝的青铜器皿折射出晚霞般的光芒时,王朝的军事史诗《殷武》在甲骨文的裂缝中诞生。据《竹书纪年》与殷墟卜辞记载,此为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前1192年)征伐荆楚的战争颂歌。武丁以"高宗中兴"之名载入史册,其"奋伐荆楚"的军事行动,实为商代中期向长江流域拓展势力范围的重要战略。

青铜铭文般的叙事结构

诗中"裒荆之旅"的惨烈,"有截其所"的肃杀,与殷墟出土的"征楚"卜辞形成互文。考古发现显示,盘龙城遗址(今湖北武汉)的商文化层突然中断,恰与武丁时期军事扩张时间吻合。那些被"方斫是虔"的松柏,或许正是长江流域楠木通过"金道锡行"运送至殷都的实物见证。

天命观的政治修辞

"天命多辟"到"封建厥福"的层层递进,暗合武丁时期的宗教改革。商王以"下民有严"的统治伦理,将军事胜利包装成天命所归。安阳出土的"妇好墓"青铜钺上饕餮纹的狞厉,与诗中"濯濯厥灵"的神威,共同构建起王权与神权的双重震慑。

建筑中的权力诗学

末章"陟彼景山"的营造仪式,在郑州商城遗址找到镜像——宫殿区夯土台基达8米之高,所用松木与诗中"松桷有梴"形成跨时空呼应。这种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永恒建筑的表达,正如李峰教授在《西周的灭亡》中指出:"早期中国的纪念性建筑,本质上是凝固在土地上的政治宣言。"

文化记忆的再编码

当周人将这篇商代颂诗收入《诗经》时,"曰商是常"的宣言已被赋予新的诠释。青铜器上的斑驳铜锈,与竹简上墨迹交融,使《殷武》成为多重历史图景叠加的文明化石——既是商王朝的军事备忘录,也是周人"殷鉴不远"的政治教科书,更是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早期见证。

赏析

《商颂·殷武》是《诗经》中颂扬商王武丁功业的祭祀乐歌,以雄浑的笔调勾勒出商王朝的赫赫威仪。全诗六章,层层递进,将历史追忆、战争叙事与宗庙颂祷熔铸为史诗般的壮美画卷。

战争意象与尚武精神

开篇"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如金石裂帛,以"挞"(迅疾)与"奋"(勇猛)二字激活动态战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深入其阻'谓蹈险如夷,'裒荆之旅'言聚歼敌众",商军穿越荆楚险阻的意象,折射出武丁时期"邦畿千里"的扩张气魄。诗中"有截其所"(整齐征服疆土)的空间书写,与甲骨文记载的武丁南征史实遥相呼应,彰显"汤孙之绪"(商汤子孙功业)的传承。

天命观与政治隐喻

三、四章以"天命"为枢轴,构建神圣王权叙事。"设都于禹之绩"将商都与大禹治水圣地并置,暗喻正统性(朱熹《诗集传》释此句为"宅禹旧都")。"不僭不滥"(不越礼不放纵)的训诫,体现商周之际"以德配天"思想的萌芽。王国维《观堂集林》特别推重此篇"严恭寅畏"的君王形象,认为"下民有严"(民众敬畏)正是《尚书》"民惟邦本"理念的诗化表达。

宗庙仪典的审美升华

末章"陟彼景山"转入祭祀场景,松柏意象群构成庄严的符号系统:"丸丸"(挺直)喻德行刚正,"松桷有梴"(松木椽子修长)象征国祚绵长。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分析此段:"以神圣林木构建宗庙,实为殷人'社树崇拜'的仪式再现"。而"寝成孔安"(庙宇落成心神安宁)的收束,将武功之盛归于祖灵庇佑,完成从暴力征服到文明秩序的升华。

双重情感张力

全诗交织着两种情感脉络:一面是"莫敢不来王"的霸者豪情(郭沫若《青铜时代》称此句"犹存殷商青铜器铭文的狞厉之美"),另一面是"不敢怠遑"的忧患意识。方玉润《诗经原始》精辟指出:"颂中寓戒,如'稼穑匪解'(农事不懈)之句,实开《周颂》'敬天保民'先声"。这种张力使颂诗超越简单歌功颂德,成为殷周之际政治伦理转型的文学见证。

此篇的文学史意义,恰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论:"《殷武》之于商颂,犹《大明》之于周颂,皆以史诗笔法铸民族记忆。"其意象之雄奇、结构之严整,堪称庙堂文学的典范。

点评

《商颂·殷武》作为《诗经》"三颂"压卷之作,以雄浑笔触勾勒出商王朝鼎盛时期的武功文治,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盛赞其"气象宏阔,笔力万钧,颂中具史笔,典诰之遗响也"。全诗六章如青铜编钟次第鸣响,奏响商王朝的盛世强音。

首章战伐之威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如斧钺劈空,吴闿生《诗义会通》评曰:"'挞'字如见雷霆之击,'奋伐'二字写尽王者之师气概"。诗中"深入其阻,裒荆之旅"的战争描写,被王国维称为"简而能壮,较《尚书·牧誓》尤具画面张力"。

中章天命之辩
"天命多辟"至"封建厥福"四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指出:"此乃殷商版'君权神授'理论,将政治伦理与宗教意识熔铸为青铜铭文般的庄严句式"。其中"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八字,钱钟书《管锥编》特别赏析:"十字如鼎彝铭文,道出上古统治者的敬畏之心,较周人之'天命靡常'更显质朴刚健"。

末章营建之盛
"陟彼景山"的宫室营造描写,引得朱熹在《诗集传》中感叹:"松桷旅楹之章,非目睹宗庙者不能道"。现代学者扬之水在《诗经名物新证》中考证:"'松伯丸丸'至'寝成孔安'实为最早的建筑颂诗,比《鲁颂·閟宫》更早确立'以木喻德'的传统"。

全诗结穴于"寿考且宁"的祝祷,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点破:"此非泛泛吉语,实乃青铜时代'永命'观念的诗歌呈现"。诗中"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的宏阔意象,恰如闻一多《神话与诗》所言:"在甲骨文的裂缝里,我们仍能听见这首颂诗震荡出的历史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