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商颂·烈祖

2025年07月05日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佚名

译文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啊,伟大的先祖!您的恩泽绵长有序。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您赐予的福禄无边无际,遍及子孙后代。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备好清醇的美酒,赐予我们心想事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还有调和的美味羹汤,既已备齐又恰到好处。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众人默默祈祷,此时没有纷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赐予我们长寿安康,黄发老人福寿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车辕饰以花纹,八只鸾铃叮当作响。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虔诚祭祀献上供品,我们承受天命广施恩泽。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上天赐予安康,丰收之年谷物满仓。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先祖降临享用祭品,赐予我们无边福禄。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眷顾我们的冬祭秋尝,成汤子孙虔诚奉上。

词语注释

祜(hù): 福禄
酤(gū): 美酒
赉(lài): 赐予
鬷(zōng): 众人
假(gé): 至,到(此处指祭祀)
绥(suí): 安抚,赐予
耇(gǒu): 年老,长寿
軧(qí): 车辕
鸧鸧(qiāng qiāng): 鸾铃声
穰穰(ráng ráng): 丰盛的样子
烝尝(zhēng cháng): 冬祭和秋祭

创作背景

商颂·烈祖的创作背景,需置于殷商祭祀文化的宏大叙事中观照。据《毛诗序》载,此篇乃"祀中宗"之乐歌,郑玄笺注更指明中宗为太戊,这位中兴之主在位时"殷道复兴,诸侯归之",故后人以庄严颂诗铭刻其德。

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揭示,商代祭祀尤重"以乐致神"。《礼记·郊特牲》所谓"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正与此诗"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的肃穆乐舞场景暗合。考古发现安阳殷墟的编磬、鼍鼓等礼乐器,恰可印证诗中"八鸾鸧鸧"的盛大仪仗。

诗中"既载清酤"与"亦有和羹"的祭品描写,对应着殷墟甲骨中"鬯卣""太牢"等祭祀记录。而"自天降康"的农耕丰收祈愿,则折射出商代"年祀"传统——美国汉学家吉德炜在《商代史料》中指出,商王常通过祭祀活动构建"天人契约"。

末句"汤孙之将"的称谓尤为关键。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考证,商代"孙"字具特殊宗法意义,暗示此诗可能创作于后世商王祭祀太戊的仪式现场。那错金镂彩的"约軧错衡"车马,那清酤和羹的氤氲香气,皆成为连接现世君王与先祖神灵的媒介,在钟磬和鸣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赏析

《商颂·烈祖》是《诗经》中祭祀成汤的乐歌,以炽烈的宗族情感与庄严的仪式感,构建出一幅商周之际祖先崇拜的壮美画卷。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祭祀意象的层递之美

诗歌以"清酤""和羹""鸾铃"等意象形成感官交响:

  1. 酒食之敬:"既载清酤"与"亦有和羹"构成味觉意象群,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清酤象德之洁,和羹喻政之和",祭品被赋予道德隐喻。
  2. 车马之盛:"约軧错衡,八鸾鸧鸧"的视觉描写,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错彩镂金的车饰与铿锵鸾铃,展现祭祀仪仗的宏大气象"。
  3. 天人交感:"丰年穰穰"与"降福无疆"形成自然与超自然的呼应,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将人间祭祀与天赐祥瑞熔铸为浑融意境"。

二、情感张力的双重结构

  1. 纵向的虔敬:开篇"嗟嗟烈祖"的叠词运用,陈子展《诗经直解》称其"如见巫祝叩首膜拜之态","申锡无疆"等句体现对祖先荫庇的永恒期盼。
  2. 横向的庄严:"鬷假无言,时靡有争"营造肃穆氛围,王国维《观堂集林》解此"至诚之道,在肃静中达于极致"。
  3. 末句"汤孙之将"的特殊收束:朱熹《诗集传》特别指出"此句突然自表,如特写镜头定格,将集体祭祀聚焦于主祭者个体的使命担当"。

三、时空维度的艺术建构

  1. 时间的永恒性:诗中"无疆"出现三次,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形成神圣的复沓节奏,打破现世时空局限"。
  2. 空间的超越性:"自天降康"与"来假来飨"构成垂直空间叙事,闻一多《神话与诗》解读为"建构人神对话的神圣通道"。
  3. 仪式的戏剧性: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指出全诗如"多幕宗教剧",从备祭(1-4句)到降神(5-8句)直至赐福(9-12句),形成完整的仪式叙事链。

这首祭祀诗的本质,如李山《诗经析读》所言:"非单纯追忆祖先,实为通过仪式语言重构族群记忆,在'黄耇无疆'的祝祷中,实现现世王朝与神圣先祖的象征性联结。"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成就,更是解读商周宗教观念的重要密码。

点评

《商颂·烈祖》乃殷商后裔祭祀成汤之乐歌,其辞庄敬雍容,尽显庙堂雅音之气象。昔王国维《观堂集林》有云:"《烈祖》之篇,肃雝和鸣,如见钟磬在悬,玄酒在樽",道尽此诗礼乐交融之妙。

诗中"有秩斯祜""申锡无疆"二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评曰:"秩者,德之序;祜者,福之厚。重叠申锡,见先祖德泽流长如江河行地",揭示商族以德承天、福祚绵延的宗教观念。朱熹《诗集传》尤赞"鬷假无言,时靡有争"之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祭祀者诚敬通神,万籁俱寂中自有神灵来格",此般静穆之境,实乃三代祭祀美学之精髓。

末章"约軧错衡,八鸾鸧鸧"等句,方玉润《诗经原始》称其"车马仪仗之盛,不写而写,只闻鸾铃锵锵便觉王畿千里如在目前"。而"自天降康,丰年穰穰"之语,陈奂《诗毛氏传疏》点破其双重意蕴:"既言神赐丰穰,亦暗颂成汤以农德王天下"。

近人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独具慧眼:"'汤孙之将'非独指祭祀仪程,实乃殷商民族以血食永续宣告:纵王朝更迭,而祖灵与后裔终在烝尝中永恒相遇。"此论揭示出《烈祖》超越时空的文化密码——在青铜酒爵的碰撞声里,一个民族将记忆酿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