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风·卫风·伯兮

2025年07月05日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佚名

译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我的夫君多么英武啊,他是国家的英雄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夫君手持长殳,为君王冲锋在前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自从夫君东征去,我的头发乱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难道没有润发的油膏?只是为谁梳妆打扮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盼着下雨盼下雨,偏偏太阳明晃晃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一心只把夫君想,想得头痛也心甘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哪里能找到忘忧草?把它种在北堂下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一心只把夫君想,想得我心好忧伤

词语注释

朅(qiè): 英武的样子
桀(jié): 同'杰',杰出的人才
殳(shū): 古代一种长柄兵器
膏沐: 润发的油脂
杲杲(gǎo gǎo): 明亮的样子
谖草(xuān cǎo): 传说中的忘忧草
痗(mèi): 忧思成疾

创作背景

《卫风·伯兮》如一曲穿越千年的叹息,飘荡在春秋卫国的烽烟里。据《毛诗序》载,此诗作于卫宣公时期(约公元前718—前700年),时值诸侯征伐频仍,郑卫之地战事尤烈。诗中"为王前驱"的"王",或指周天子,亦可能是卫侯僭称——春秋时礼崩乐坏,诸侯多行逾制之事。

那个执殳(shū,古代兵器)出征的"伯",身影烙着春秋武士的英姿。青铜殳头在阳光下闪烁,映照着卫国"邦之桀"的骄傲,却照不亮闺中人的妆台。"首如飞蓬"的比喻里,藏着比《左传》记载更鲜活的历史细节:春秋妇人以膏沐(发油)养发为礼,而征夫远行竟使梳妆失去意义,这种情感创伤在《仪礼·士昏礼》的庄重记载外,补写了战争的人性代价。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的比兴,暗合《春秋》所载卫地旱灾频发的史实。盼雨不得的焦灼,与盼归不至的失望交织,恰如《竹书纪年》中零星的战争记录背后,无数被思念灼伤的日夜。末章"谖草"(忘忧草)的意象,在《博物志》记载的卫国淇水之滨确有生长,这种植物记忆的在地性,让飘渺的忧思有了具体的乡土根基。

当青铜戈矛的寒光渐锈在考古地层中,这首来自卫地的歌谣却依然新鲜如带露的谖草。它让我们看见:在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宏大叙事背面,还有这样温柔的抵抗——用最私密的思念,对抗最无情的征伐。

赏析

《卫风·伯兮》以思妇口吻展开,将战争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体验。全诗四章层层递进,既有《诗经》典型的复沓之美,又在简练的意象中蕴含深刻的情感张力。

第一章的"执殳前驱"意象被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为"英武之气跃然纸上",丈夫的威武形象通过"朅"(健壮)、"桀"(杰出)的叠加塑造,与后文"首如飞蓬"的萎靡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手法在《诗经》战争题材中独具特色,不同于《小雅·采薇》的集体叙事,它聚焦于个体情感的撕裂感。

"飞蓬"与"膏沐"的象征体系构成第二章的核心。汉代郑玄笺注指出"妇人夫不在,无容饰",而现代学者余冠英在《诗经选》中进一步阐释:"'谁适为容'四字,写尽古今思妇心理"。不梳洗的外在形态成为忠贞爱情的符号,这种"身体叙事"比直抒胸臆更具感染力。法国汉学家葛兰言曾特别关注此章,认为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仪容与德行"的隐秘关联。

第三章的气候意象展现《诗经》典型的"兴"艺术。"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被朱熹《诗集传》解为"望其君子之归而不归",期盼与现实的矛盾通过天气变化具象化。台湾学者裴普贤在《诗经评注读本》中指出,这种"反兴"手法(以相反景象起兴)强化了"甘心首疾"的执着——即便思念成疾仍无怨无悔。

末章**"谖草"(忘忧草)的寻找**堪称神来之笔。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考证此为古代解忧巫术的反映,现代学者程俊英则在《诗经注析》中认为:"欲种忘忧草而终不可得,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绝妙表达"。最后的"心痗"(心痛病)与第三章"首疾"形成症状加深的递进,印证了钱钟书《管锥编》所说的"《诗经》情感描写常有病理学般的精确"。

全诗情感脉络暗合"骄傲—思念—焦虑—绝望"的心理曲线,而"为王前驱"的政治正确与"使我心痗"的个人痛苦形成的微妙张力,恰如闻一多《风诗类钞》所言:"在歌颂与哀怨之间,开辟了中国战争文学的人性维度。"这种公私情感的矛盾,使这首两千多年前的诗作至今仍能引发广泛共鸣。

点评

此诗写闺怨而气格刚健,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评曰:"《伯兮》之辞,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所谓'甘心首疾'者,乃以刚健写柔情,如铁笔刻玉,自生异彩。"

吴闿生《诗义会通》则点出其章法之妙:"首章夸夫之英武,次章忽转憔悴之容,三章'杲杲出日'喻望归之切,末章'谖草'之思更进一层。如观远山,层层推远,而情愈深。"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此诗为例论境界:"'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与'衣带渐宽终不悔'同出一理,皆所谓造境也。不写泪痕红浥,而写首如飞蓬;不写肝肠寸断,而写心痗谖草,此《卫风》所以为千古情诗之祖。"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尤赏其比兴手法:"'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二语,较'终风且暴'等句更为含蓄。以盼雨反得烈日,喻望归而偏不归,直将思妇心事绘成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