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风·秦风·小戎

2025年07月05日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佚名

译文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
轻便战车收短辕,五道花绳缠车辕。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游动皮环控骖马,银饰缰绳光闪闪。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虎皮垫子长车轴,驾着骏马黑鬃白蹄。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心中思念那君子,性情温和如美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如今他在木板房,搅得我心乱如麻。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四匹公马多雄壮,六条缰绳握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青黑骏马在中间,黄黑马儿两边跑。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画龙盾牌合一处,银环扣紧缰绳头。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心中思念那君子,性情温和在城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何时才是归期?为何让我如此思念?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
薄甲驷马甚协调,三棱矛头银鐏亮。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盾牌绘羽纹,虎皮弓袋雕花胸。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
弓袋交错插双弓,竹制弓柲绳缠紧。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心中思念那君子,睡下醒来都想他。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温文尔雅好夫君,明德美誉传四方。

词语注释

俴收(jiǎn shōu): 战车车箱浅短。
楘(mù): 车辕上缠绕的皮带装饰。
辀(zhōu): 车辕。
靷(yǐn): 引车前行的皮带。
鋈(wù): 镀银。
馵(zhù): 白蹄的马。
騧(guā): 黑嘴的黄马。
骊(lí): 纯黑的马。
觼軜(jué nà): 马缰绳上的金属环。
厹(qiú): 三棱矛。
錞(duì): 矛戟柄末的金属套。
韔(chàng): 弓袋。
绲(gǔn): 绳子。
滕(téng): 缠绕。

创作背景

国风·秦风·小戎创作背景

秋风卷起陇山的落叶,青铜车辕碾过泾渭之滨,这首镌刻在《诗经·秦风》中的战车之歌,诞生于公元前七世纪那个铁与血交织的年代。当周王室的威仪日渐式微,西陲的嬴秦部族正以铁甲战车为笔,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崛起的史诗。

一、烽燧照西垂:秦襄公时代的军事图景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铁骑踏碎镐京的琼楼玉宇。彼时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史记·秦本纪》),这支来自陇东的劲旅,其战车装备已现"五楘梁辀"的精巧——五道皮革缠绕的车辕,暗合《考工记》"舆人为车"的礼制,却更添三分西北的粗粝。那些"阴靷鋈续"的青铜马具,在宝鸡益门村出土的春秋早期车马器中可寻得实证,白铜装饰的引带环扣,闪耀着尚武之邦的金属文明。

二、板屋里的守望:征妇视角的战争叙事

"在其板屋"非虚笔,《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民以板为屋",这陇山以西特有的建筑,成为诗中思妇凝望的坐标。当男子驾着"骐骝是中"的战车驰骋疆场,女子摩挲着"龙盾之合"的盾牌纹样——恰如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出土的夔龙纹金饰,将征人的勇武与玉的温润,糅合成"温其如玉"的独特审美。这种刚柔相济的情感表达,正是秦人既尚武又重情的民族性格投射。

三、金戈铁马的诗意转化

诗中"厹矛鋈錞"的三棱矛与铜鐏,与咸阳出土的春秋青铜兵器形制暗合;"虎韔镂膺"的雕虎弓囊,在雍城遗址的兽面纹瓦当上犹见遗风。但诗人偏以"竹闭绲滕"这样的细节点染,让冰冷的兵器透着生活的温度。这种将军事器物审美化的表达,恰如《左传》所载秦人"饮马于龙门"的豪迈,在粗犷中自有一份诗性的精致。

暮色中的战车渐渐隐入陇山群峰,唯余"秩秩德音"在《小戎》的韵脚间回响。这首诞生于青铜与铁器交替时代的诗篇,既是秦人军事崛起的文学见证,更在"厌厌良人"的私语中,完成了从金戈铁马到儿女柔情的伟大转音。

赏析

《小戎》以兵车战马为载体,将秦人的尚武精神与思妇柔情完美交融。方玉润《诗经原始》评其"英壮迈往,非唐人《从军行》所能及",恰道出这首战争题材诗歌的独特气质。

铁甲战车中的美学意象
诗中"五楘梁辀""龙盾之合"等战车构造的精细描写,展现了秦地工艺之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俴驷孔群'谓薄甲之驷马和谐",轻甲战马与"厹矛鋈錞"的闪亮兵器相映,构成刚柔并济的视觉交响。特别是"虎韔镂膺"的虎纹弓囊,将凶猛兽形转化为装饰艺术,暗示着化武勇为文明的深意。

玉质温润的情感内核
在金属冷光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如暖玉生烟。朱熹《诗集传》解此句:"雍容不迫,有德之容",思妇将征夫比作美玉,既是对品格的礼赞,更是情感的提纯。钱钟书《管锥编》特别激赏"乱我心曲"之语:"'乱'字状心绪纷纭,较'伤''悲'更显动态",这种矛盾心理在"载寝载兴"的辗转反侧中得到延续。

时空交错的抒情艺术
诗歌通过"在其板屋""温其在邑"的空间转换,构建了闺阁与战场的精神对话。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方何为期'之问,非怨非怒,在怅望中见坚贞"。末章"秩秩德音"以道德声誉作结,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这"将私情升华为对君子人格的集体认同",完成了个体思念到家国情怀的超越。

全诗如青铜器上的错金纹样,刚劲线条中流淌着柔美韵律。战车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为情感的载体,金属的冷光与玉的温润相互渗透,最终在"厌厌良人"的深情呼唤中,达成尚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统一。

点评

名家点评《秦风·小戎》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诗曰:"典重高华,当为秦风之冠。写车马之盛,备极工妙,而语意仍自闲雅,不涉粗豪。"其论尤重诗中"温其如玉"四字,谓:"以玉喻德,化武备为文心,此秦人刚烈中一段缠绵悱恻处。"

近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拈出"乱我心曲"句:"战阵器物铺排如许精严,忽而转入闺中心事,铁甲冰河顿作绕指柔。此种笔法,开后世'铁马秋风大散关'与'夜阑卧听风吹雨'并置之先河。"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美学视角论之:"'厌厌良人,秩秩德音'二语,将武士之英姿与君子之德辉熔铸为一,实乃'壮美与优美'之完美结合。秦人能以杀伐之气,写温柔之思,此正周代北方文学之独绝处。"

台湾学者屈万里在《诗经诠释》中指出:"全篇三章皆以'言念君子'作转轴,兵器车马之精良愈写得详尽,思妇之情愈显得深婉。此种'以实写虚'之法,使三百篇中战争题材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