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风·邶风·柏舟

2025年07月05日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佚名

译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荡着那柏木小船,随波漂浮不定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心中焦灼难入眠,似有深忧藏心头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并非无酒可消愁,遨游也难解烦忧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我心非铜镜,难容万物影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虽有亲兄弟,难把依靠求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刚欲诉衷肠,反遭怒气吼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非磐石,不可随意转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我心非草席,不可任意卷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尊严显赫在,岂容人挑选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忧思萦绕心,遭嫉小人怨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遭遇苦难多,蒙受屈辱繁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静夜细思量,捶胸痛断肠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日月更迭出,为何常昏暗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心中积郁结,似衣未洗净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静夜苦思索,恨难展翅翔

词语注释

泛(fàn):漂浮
耿耿(gěng gěng):形容心中不安
隐忧:内心深处的忧愁
微:非,不是
匪(fěi):同“非”,不是
鉴(jiàn):镜子
茹(rú):容纳
据(jù):依靠
薄言:发语词,无实义
愬(sù):同“诉”,诉说
棣棣(dì dì):雍容娴雅的样子
选(xùn):通“巽”,退让
悄悄(qiǎo qiǎo):忧愁的样子
愠(yùn):怨恨
觏(gòu):遭遇
闵(mǐn):忧患
寤(wù):睡醒
辟(pì):通“擗”,捶胸
摽(biào):捶打
居、诸:语气助词
胡:为什么
迭(dié):更替
微:昏暗无光
浣(huàn):洗涤

创作背景

《邶风·柏舟》如一枚沉郁的时光琥珀,凝结着春秋时代卫国士人的精神苦闷。据《毛诗序》载,此诗作于"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的昏暗年代,彼时卫国朝政被"群小"把持,《左传》所载"卫多君子"的传统正遭遇空前危机。

诗中"泛彼柏舟"的起兴,实为士人漂泊命运的隐喻。柏木坚贞却随波逐流,恰似诗人虽怀"威仪棣棣"的君子之德,却陷入"愠于群小"的政治困境。考古发现的卫国青铜器多饰以柏纹,可见柏树在卫文化中的崇高象征,更反衬出诗人以柏自喻却不得其所的悲怆。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的哀叹,或与卫国宗室斗争相关。清华简《系年》记载卫国公族常因政见相残,这种骨肉离心之痛,化为诗中"逢彼之怒"的锥心之笔。而"日居月诸"的天象之问,暗合《春秋》所载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星陨如雨"的异常天象,折射出诗人对礼崩乐坏时代的哲学叩问。

那些"如匪浣衣"的忧思,在青铜器铭文与竹简文书间找到回响。卫懿公好鹤亡国的前车之鉴,使得本诗超越个人怨刺,成为整个士阶层对"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集体困境的诗意抗争。最后"不能奋飞"的结语,恰与同期出土的卫国鸟形玉佩形成残酷对照——被折断的羽翼,终成那个迷茫时代最凄美的注脚。

赏析

《邶风·柏舟》以"泛舟中流"的意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动荡不安的精神世界。柏木舟本应坚实稳重,却只能随波逐流,这种矛盾恰如诗人"耿耿不寐"的内心写照。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指出:"柏舟喻坚贞之质,泛流状无所依归",精准揭示了物象与心境的深刻对应。

诗中连续运用"匪鉴""匪石""匪席"三个否定式比喻,构成层层递进的情感张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赞赏这种表现手法:"三章叠用'匪'字,如累棋危卵,将屈强不平之气逼出纸背"。心不能如明镜包容污秽,不能如石头任人翻转,不能如席子随意卷曲,这种倔强在"威仪棣棣,不可选也"的宣言中达到高潮。

"群小"意象的运用尤为值得玩味。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愠于群小'四字,已尽千古谗谮之态"。诗人将个体遭遇上升为普遍性的人生困境,使诗歌超越个人怨刺,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而"如匪浣衣"的奇特比喻,被钱钟书《管锥编》盛赞为"取譬之工,罕有其匹",脏衣之喻既写尽精神上的黏腻不适,又暗含对道德洁净的追求。

末章"不能奋飞"的结语,在绝望中仍保持着飞翔的渴望。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全诗五章,始以舟之泛流,终以鸟之奋飞,首尾皆用比兴,中间直抒胸臆,形成沉郁顿挫的抒情结构"。这种结构安排使诗歌在压抑中暗藏力量,恰如孔子所言"怨而不怒"的诗教典范。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坚贞品格化为可触可感的物象。闻一多《风诗类钞》特别强调:"诗人用'日月迭微'喻理想幻灭,用'耿耿不寐'写忧思之深,使抽象情感获得具象表达"。这种象征手法,使三千年前的忧愤至今读来仍能叩击人心。

点评

《邶风·柏舟》以"泛舟"起兴,却非闲适之游,而是将漂泊无依的生命状态与"耿耿不寐"的忧思交织,开创了中国诗歌"忧患意识"的审美范式。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曰:"此诗虽忧谗惧祸,而中正不阿之概,凛凛有生气。"诗中"匪鉴""匪石""匪席"三喻连珠,构筑起坚贞不屈的精神长城。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柏舟》之怨,乃士人之怨,非儿女之怨也。"其"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八字,尤见屈子"宁溘死以流亡"之先声。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如匪浣衣'之喻,取日常秽渍为象,将抽象之忧愁具象化,后启杜甫'忧端齐终南'之写法。"

诗中日月迭微的意象,被闻一多先生解为"天人交感之悲"(《风诗类钞》),而"不能奋飞"的结句,朱自清谓之"顿挫中有余哀,似鹏翼折于樊笼"(《诗言志辨》)。此篇实为《诗经》中"温柔敦厚而不失其骨"的典范,其忧思之广,上达天命,下及人事,中通己志,遂成千古孤臣孽子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