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雅·假乐

2025年07月05日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佚名

译文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
欢愉的君子啊,彰显着美好的品德,善待百姓与贤人。
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承受上天的福禄,得到保佑与任命,这是上天的旨意。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
祈求福禄百般吉祥,子孙繁衍千亿之众。
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庄重而光明,适宜为君为王。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不犯错不遗忘,遵循先王的典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威严庄重,德音有序。
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无人怨恨无人厌恶,依靠群臣辅佐。
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承受无边福泽,成为四方的纲纪。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
这纲纪之道,惠及朋友。
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百官卿士,敬爱天子。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不懈怠于职位,百姓得以安居。

词语注释

假乐(jiǎ lè):假,通“嘉”,美好;乐,欢乐。假乐即欢乐美好的意思。
显显(xiǎn xiǎn):显著,明显。
令德(lìng dé):美好的品德。
干禄(gān lù):祈求福禄。
穆穆(mù mù):庄重恭敬的样子。
皇皇(huáng huáng):光明盛大的样子。
愆(qiān):过失,错误。
抑抑(yì yì):庄重谨慎的样子。
秩秩(zhì zhì):有序的样子。
百辟(bǎi bì):指百官。
媚(mèi):喜爱,敬爱。
攸塈(yōu xì):攸,所;塈,休息。攸塈即安居的意思。

创作背景

《大雅·假乐》创作背景考

时代经纬

《假乐》位列《诗经·大雅》,当为西周鼎盛时期宗庙乐章。据《毛诗序》载:"《假乐》,嘉成王也",郑玄笺注更明言此诗乃"周公成王太平之时,美成王能显光祖考之德"。考其文字气象,确与《尚书·周书》中周公训诰之辞相呼应,当属周初制礼作乐之产物。

礼乐密码

诗中"干禄百福,子孙千亿"之颂,暗合西周青铜器铭文常见嘏辞。1976年陕西扶风出土的史墙盘铭文有"上帝司夏,尣保受天子绾命"句,与"受禄于天,保右命之"形成跨时空互文。这种天命观的确立,正是周公"以德配天"政治哲学的文学呈现。

章句深意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二句尤堪玩味。《尚书·洛诰》载成王言"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正可见周初统治者对殷礼的创造性转化。诗中所谓"旧章",实为周公"损益殷礼"后建构的新典章制度。

仪式语境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的描写,与《周礼·春官》记载的"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相契合。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释乐次》中指出,此类诗句多用于"天子食举之乐",其铿锵韵律当配合编钟磬鼓的雅乐节奏。


注:本文采用"礼乐密码"、"仪式语境"等概念,既保持古典文献的庄重感,又融入现代学术视角。通过青铜器铭文与传世文献的对读,展现周初礼乐文明建构的历史图景。

赏析

《大雅·假乐》是《诗经》中颂美周王德行的宫廷乐歌,以典雅雍容的笔调勾勒出理想君主的形象。全诗四章层层递进,如青铜器上的蟠螭纹般庄重华美。

第一章以天命为纬,开篇"假乐君子"即奠定欢愉基调,"显显令德"如钟鼎铭文般镌刻君王的昭昭美德。程俊英《诗经译注》指出此处"以'天'为道德化身,彰显周王统治的合法性","自天申之"的复沓句式更强化了君权神授的庄严感。

次章转入世俗福报,"子孙千亿"的夸张手法与青铜器上常见的百子图纹饰异曲同工。方玉润《诗经原始》评"穆穆皇皇"二句:"非谀词也,实见其德容之盛","率由旧章"暗含对恪守宗法制度的赞许,如编钟音律般中正平和。

第三章转向德行细节,"威仪抑抑"与"德音秩秩"形成视听通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解"秩秩"为"德音之有序",恰似礼器陈列的井然有序。"无怨无恶"句,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释为"能受善言",展现虚怀若谷的君王形象。

末章扩展至治国图景,"四方之纲"的比喻令人想起当时天子冕服的十二章纹。朱熹《诗集传》特别称赏"燕及朋友"体现的"上下交泰之境",而"民之攸塈"(百姓得以安居)的结句,正如青铜甗中升腾的蒸汽,将君德润泽万民的意象推向极致。

全诗以"德"为经,贯穿天人之际。其意象系统暗合周代礼器体系:天命的青铜凝重、福禄的玉器温润、威仪的金器辉煌、民生的陶器质朴。情感表达如《礼记·乐记》所言"乐者敦和",在规整的四言句式间,流动着对理想政治的温暖期待。

点评

《大雅·假乐》乃《诗经》中颂美周王之佳作,其辞章华美,意蕴深远,历来为评家所重。清代学者方玉润于《诗经原始》中评曰:"此诗专咏周王能守成法,故天降福禄,子孙蕃衍,臣民爱戴。通篇章法整饬,气象雍容,的是太平雅音。"其言切中肯綮,道出此诗"法度之美"与"中和之气"。

近人钱钟书《管锥编》则独具慧眼,指出:"'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二语,实开后世'述而不作'之先声。然周人之'旧章',非徒守成规,乃损益三代之制而成,所谓'监于二代,郁郁乎文'者也。"此论揭示诗中"遵古"表象下的文化创新精神。

台湾学者屈万里《诗经诠释》尤赏其修辞:"'子孙千亿'之夸饰,'穆穆皇皇'之叠韵,'威仪抑抑,德音秩秩'之对仗,皆见锤字炼句之功。而'无怨无恶'与'受福无疆'相呼应,暗含德福相济之哲思。"此评点出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当代《诗经》研究专家扬之水先生更从礼乐角度阐释:"诗中'燕及朋友'与'媚于天子'二境,实乃周代宾射之礼的文学呈现。'不解于位'之'位',非仅官位,更指礼制中的空间方位,此正是《假乐》作为仪式乐歌的明证。"此说为理解该诗的礼乐功能提供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