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雅·生民

2025年07月05日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佚名

译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最初诞生周人的,是那姜嫄母亲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如何降生这子民?虔诚祭祀祈神灵,除去无子得安宁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踩上帝足迹心动,独居静处慎其行,怀孕在身多庄重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生养抚育这孩童,就是先祖后稷名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怀胎满月日期足,头胎生子很顺当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产门不破也不裂,无灾无害保安康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显出灵异多吉祥。上帝心中不安宁?不享祭祀为哪桩?徒然生下这小儿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将他丢在小巷里,牛羊庇护喂乳忙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将他丢在树林中,恰遇樵夫砍树忙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将他丢在寒冰上,鸟儿展翅护他暖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鸟儿飞走离开后,后稷啼哭声洪亮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哭声悠长又洪亮,声音充满大路上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后稷刚会爬行时,就能识物有智慧
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自己寻找食物吃。种植大豆在田间,大豆长得真茂盛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禾穗饱满沉甸甸,麻麦茂密覆垄间,瓜果累累结满藤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后稷种地有方法,帮助禾苗生长旺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除去田间丰茂草,选择良种播田间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种子发芽渐生长,由短而长渐高大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茎秆挺拔穗结实,籽粒饱满成色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禾穗沉沉产量高,定居邰地乐陶陶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天赐良种降人间,黑黍双米叫秠,赤粱白粱品种多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遍地种上秬和秠,收获按亩来计算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遍地种上穈和芑,大袋小袋扛回家,回家开始祭神灵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我们祭祀怎么样?有的舂米有的舀,有的搓米有的扬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淘米声音嗖嗖响,蒸饭热气腾腾扬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
共同谋划细思量,取来香蒿和油脂
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公羊祭路神来享,又烧又烤香气飘,祈求来年更兴旺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
祭品盛在木碗中,木碗瓦登都装满,香气开始升上天
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上帝安然来享用,祭品香味确实好
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后稷开创祭祀礼,幸蒙神佑无灾祸,直到今日仍延续

词语注释

禋(yīn):祭祀天神
弗(fú):消除灾祸
武敏(wǔ mǐn):足迹的大拇指处
歆(xīn):感应
震(zhèn):怀孕
夙(sù):肃敬
坼(chè):裂开
副(pì):破裂
菑(zāi):同'灾'
腓(féi):庇护
字(zì):哺乳
呱(gū):婴儿啼哭声
覃(tán):长
訏(xū):大
匍匐(pú fú):爬行
岐(qí):能分辨事物
嶷(nì):识别
蓺(yì):种植
荏菽(rěn shū):大豆
旆旆(pèi pèi):茂盛
穟穟(suì suì):禾穗下垂
幪幪(méng méng):茂密
唪唪(běng běng):果实累累
茀(fú):除草
褎(yòu):禾苗渐长
秬(jù):黑黍
秠(pī):黑黍的一种
穈(mén):赤粱粟
芑(qǐ):白粱粟
揄(yóu):舀取
蹂(róu):搓揉
羝(dī):公羊
軷(bá):祭路神
燔(fán):焚烧
亶(dǎn):确实

创作背景

《大雅·生民》作为《诗经》中最富神话色彩的史诗之一,其创作背景深植于周民族发祥史与先民原始信仰的沃土。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被尊为周人始祖,其诞生神话折射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感生图腾"的文化印记。

诗中"姜嫄履帝武敏歆"的叙述,实为上古"圣足迹"崇拜的文学呈现。东汉郑玄笺注揭示,姜嫄踩踏天神足迹而孕的情节,暗合原始部落对生殖力的神秘崇拜。而三弃三收的叙事结构(隘巷、平林、寒冰),则与全球多个古文明"英雄受难"母题相呼应,彰显先民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农事书写段落尤具历史价值,"蓺之荏菽""种之黄茂"等句,与《尚书·尧典》"播时百谷"记载互为印证。考古发现显示,后稷所处的龙山文化晚期(约公元前2500年),渭河流域已出现黍、稷等作物规模化种植。诗中"恒之秬秠""是获是亩"的丰收场景,正是周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的史诗性记录。

末章祭祀仪轨的铺陈,与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禋祀"制度高度吻合。"取萧祭脂""载燔载烈"的细节,同《周礼·春官》记载的"燔柴升烟"仪式形成互文,揭示出周人以农业丰收反哺神灵的原始宗教观。这种"人-神-自然"的三维感恩体系,最终升华为"庶无罪悔"的伦理追求,为后世儒家"敬天保民"思想埋下伏笔。

赏析

《大雅·生民》是周人追述始祖后稷诞生与功业的史诗,以神话笔法铺陈农业文明的起源,在庄重典雅的叙述中流淌着对生命本源的诗意叩问。

神性意象与生命奇迹的交响
诗中以"履帝武敏歆"的足迹神话开篇,姜嫄踏天神足迹而孕的意象,被学者褚斌杰解读为"图腾受孕的原始信仰与周人天命观的融合"(《诗经全注》)。后稷三次被弃的遭遇——隘巷、平林、寒冰,却得牛羊哺育、飞鸟覆翼,这种"动物保姆"母题在闻一多看来是"上古感生神话的典型结构"(《神话与诗》),赋予始祖超凡的神性光辉。而"瓜瓞唪唪"的连绵瓜蔓意象,恰如朱熹所言"喻周族之繁衍昌盛"(《诗集传》),成为宗族生命力的绝妙象征。

农耕文明的礼赞图谱
诗歌后半段宛如展开一幅农耕长卷:"荏菽旆旆"的豆苗、"禾役穟穟"的谷穗,到"麻麦幪幪"的丰茂,程俊英指出"连用六个'实'字句描写作物生长过程,形成强烈的视觉节奏"(《诗经译注》)。"释之叟叟,烝之浮浮"的舂米声与蒸汽,被陈子展称为"最早的劳动号子,将祭祀准备化作诗意舞蹈"(《诗经直解》)。这种对农事细节的精准刻画,正如钱穆所言"体现周人以农事为宗教的独特文明观"(《中国文化史导论》)。

神圣与世俗的情感共振
在庄严的祭祀描写中,"上帝居歆,胡臭亶时"的馨香祝祷,隐含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方玉润特别注意到"后稷呱矣"的婴啼描写:"神圣叙事中忽闻凡俗哭声,顿使神人血脉相连"(《诗经原始》)。而"以兴嗣岁"的祈愿,在余冠英看来"将个体生命延续与族群繁衍、自然轮回完美统一"(《诗经选》),这种情感升华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

全诗如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将神话想象、农事经验与宗族情感熔铸为有机整体。马瑞辰所谓"周人史诗三要素:感生、弃子、嘉种"(《毛诗传笺通释》),在此得到完美呈现,最终在"庶无罪悔"的慎终追远中,完成从个体到族群的精神皈依。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先生在《观堂集林》中评《大雅·生民》道:"此篇叙事之工,写生之妙,皆化工之笔。后稷诞生一节,尤奇绝古今。履迹感生,牛羊腓字,鸟翼覆之,皆诞而奇,奇而确,使人不觉其诞,但觉其真。此等笔墨,非后世所能仿佛。"

朱自清先生则在《经典常谈》中赞叹:"《生民》之诗,将神话与农事熔为一炉。后稷之生,是神话;后稷之穑,是农事。而写来浑然一体,不见斧凿痕。其叙农功处,'荏菽旆旆'、'禾役穟穟'诸句,简劲有力,生机满纸,直是一幅上古农耕图卷。"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特别称赏其细节描写:"'鸟覆翼之'四字,写尽天地生物之心;'后稷呱矣'一声,传出人类初啼之响。以鸟之去衬儿之啼,静中有动,寂处闻声,最是诗家妙境。"

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分析道:"姜嫄履迹而孕,后稷三弃不死,此乃典型感生神话。然诗中写来,不涉怪诞,反觉亲切。盖因将神迹置于'牛羊腓字'、'会伐平林'等现实背景中,遂使玄妙之事亦显得合情合理,此即所谓'神话的历史化'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