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絜诚

2025年07月05日

桂筵开玉俎,兰圃荐琼芳。八音调凤历,三献奉鸾觞。
絜粢申大享,庭宇冀降祥。神其覃有庆,契福永无疆。

佚名

译文

桂筵开玉俎,兰圃荐琼芳
桂花装饰的宴席上摆开玉制的礼器,兰草园中献上美玉般的芬芳祭品。
八音调凤历,三献奉鸾觞
八音乐器奏响凤鸣般的旋律,三次献祭奉上鸾鸟纹饰的酒觞。
絜粢申大享,庭宇冀降祥
洁净的谷物表达隆重的祭祀,期望殿宇之中降临吉祥。
神其覃有庆,契福永无疆
愿神灵广施恩泽带来喜庆,缔结的福运永无止境。

词语注释

俎(zǔ): 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
絜(jié): 同“洁”,洁净之意
粢(zī): 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
覃(tán): 广施,延及
觞(shāng): 古代酒器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絜诚创作背景

暮春的桑叶低垂时节,长安城郊的先蚕坛上正举行着庄严的祭祀。唐代开元年间,玄宗皇帝为彰显"天子亲耕,皇后亲蚕"的周礼传统,命太常寺创制《享先蚕乐章》,其中《絜诚》一篇,以玉俎琼芳之象,凤历鸾觞之仪,书写着对蚕神嫘祖的虔诚礼赞。

一、礼制渊源

《礼记·月令》载"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唐代沿袭古制,于孟春季春两祭先蚕。《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此乐章属"皇后亲蚕所用",其辞采斐然处暗合《诗经·小雅》"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祭祀传统,三献之礼更见《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天神人鬼之礼"的遗韵。

二、盛世镜像

"八音调凤历"一句,折射开元盛世的礼乐气象。太常寺协律郎依《大唐开元礼》重定雅乐,笙镛琴瑟应和着武则天时期重建的先蚕坛规制。杜佑《通典》载"先蚕坛高三尺,周回三十步",而诗中"庭宇冀降祥"正对应坛周青幛彩旗的实录,将贞观以来"农桑为本"的国策化作琼芳荐玉的仪式美学。

三、文学意蕴

"絜粢申大享"化用《楚辞·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的祭神意象,班固《白虎通》所谓"絜诚之至,通于神明"在此转为律诗工对。张说、苏颋等宫廷文人以"覃有庆""永无疆"的颂圣结句,既延续汉《郊祀歌》"神之斿,过天门"的祥瑞书写,又暗含《尚书·洪范》"五福"之思,在琉璃钟鸣中完成对盛唐治世的诗意注脚。


(注:文中历史细节参考《旧唐书·礼仪志》《新唐书·礼乐志》《大唐开元礼》等文献,文学溯源兼顾《文心雕龙·祝盟》与唐代类书《初学记》相关记载)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絜诚》以庄重典雅的笔触,勾勒出古代祭祀先蚕神的盛大场景。诗中"桂筵""兰圃""琼芳"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芬芳高洁的祭祀空间。玉俎与鸾觞的礼器组合,配合"八音""三献"的仪式流程,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神圣体验,正如《周礼·春官》所载:"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

"絜粢申大享"一句凸显祭祀核心,《毛诗正义》释"絜粢"为"黍稷之馨香",此处既指祭品的洁净,又暗喻诚心的纯粹。诗人通过"庭宇冀降祥"的期盼,将人间祭祀与神灵馈赠形成精神对话,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尚书·舜典》"至諴感神"的记载。

末联"神其覃有庆,契福永无疆"采用《诗经》典型的祝福体式,"覃"字取《尔雅》"延也"之义,展现福祉绵长的愿景。全诗在"永无疆"的余韵中达到情感高潮,与《礼记·郊特牲》"祭有祈焉,有报焉"的祭祀精神深度契合。

整篇乐章以四言为体,承袭《诗经》雅颂传统,每联皆成对仗,如"桂筵"对"兰圃","八音"对"三献",在严整格律中透出庙堂文学的庄穆之气。清代学者朱彝尊在《经义考》中评此类郊庙歌辞:"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恰可作此诗艺术特质的注脚。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篇曰:
"郊庙之制,贵在庄而不板,丽而不佻。此作'桂筵''兰圃'二语,以芳洁之物象破肃穆之题,如月映深潭,自生华彩。'八音''三献'一联,典重中见飞动之势,恰似黄钟大吕间忽闻清商流转。"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
"絜诚之章,重在'絜粢''庭宇'二句。大享之礼以精诚为基,降祥之兆因明德而显,此正得《诗经·颂》体之精髓。结句'契福无疆'四字,笔力千钧,如岱宗驻云,气象宏远。"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批注:
"通篇用典如盐着水,'凤历''鸾觞'诸词皆暗合先蚕礼制,而'覃有庆'三字尤妙,既合《尔雅》'覃,延也'之训,复得《毛诗》'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之余韵,非深于经术者不能道。"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词格律》**附论:
"此作五言八句,实为唐初郊庙歌辞正格。'琼芳''降祥'等语,表面赋物,实则写心,与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同一机杼,皆以物性之贞喻礼神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