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楚茨

2025年07月05日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如畿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钟鼓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肴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佚名

译文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茂盛的蒺藜丛生,我拔除它的尖刺。
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自古为何如此?我种植黍米高粱。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我的黍苗茁壮,我的稷苗整齐。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我的粮仓已满,我的露天谷堆成山。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
用来酿酒做饭,用来献祭祖先。
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安坐劝食神灵,祈求大福降临。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
庄重恭敬,洗净牛羊,前去冬祭秋尝。
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有人宰割烹煮,有人摆列捧献。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司仪在庙门祭祀,礼仪十分周详。
先祖是皇,神保是飨。
先祖欣然降临,神灵享用祭品。
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孝孙获得福庆,回报以大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厨师敏捷忙碌,祭器硕大丰盛。
或燔或炙,君妇莫莫。
有人烧肉烤炙,主妇安静谨慎。
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食器摆满佳肴,招待宾客亲友。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敬酒交错进行,礼仪合乎法度,谈笑恰到好处。
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神灵降临,回报以大福,赐予长寿。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
我们十分虔诚,礼仪毫无差错。
工祝致告,徂赉孝孙。
祭司传达神意,赐福给孝孙。
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馨香的祭祀,神灵喜爱饮食。
卜尔百福,如畿如式。
赐你百种福禄,如法如制。
既齐既稷,既匡既敕。
既快速又敏捷,既端正又谨慎。
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永远赐你福禄,成千上万。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
礼仪已经完备,钟鼓已经齐鸣。
孝孙徂位,工祝致告。
孝孙回到原位,祭司传达神意。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神灵都已醉饱,神尸起身离席。
钟鼓送尸,神保聿归。
钟鼓送走神尸,神灵悠然归去。
诸宰君妇,废彻不迟。
厨师和主妇,迅速撤去祭品。
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叔伯兄弟,欢聚私宴。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
乐器齐奏,以安享福禄。
尔肴既将,莫怨具庆。
你的菜肴已献上,无不欢庆。
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酒足饭饱,老少叩首。
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神灵喜爱饮食,使你长寿。
孔惠孔时,维其尽之。
非常仁惠及时,你要尽心尽力。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子子孙孙,不要废弃,延续下去。

词语注释

茨(cí):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
黍稷(shǔ jì):黍米和高粱,古代主要粮食作物。
庾(yǔ):露天谷仓。
侑(yòu):劝食。
跄跄(qiāng qiāng):形容走路恭敬庄重的样子。
絜(jié):同“洁”,洗净。
烝尝(zhēng cháng):冬祭曰烝,秋祭曰尝。
祊(bēng):庙门旁设祭的地方。
爨(cuàn):烧火做饭。
踖踖(jí jí):敏捷忙碌的样子。
俎(zǔ):古代祭祀时盛肉的礼器。
豆(dòu):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熯(hàn):虔诚。
苾芬(bì fēn):芳香。
畿(jī):法度。
酢(zuò):回报。
聿(yù):语气助词。

创作背景

小雅·楚茨创作背景考略

宗庙烛影里的农耕礼乐

当青铜编钟的余韵在周王室宗庙梁柱间萦绕时,《楚茨》的古老词章正随着袅袅升腾的祭烟徐徐展开。这首收录于《诗经·小雅》的农事祭祀诗,如同镌刻在甲骨上的神秘符号,将西周鼎盛时期的农耕文明与宗法制度凝固成永恒的文字图腾。

据《毛诗序》记载:"《楚茨》,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然细究诗中"我仓既盈,我庾维亿"的丰饶图景,更符合《郑笺》所述"成王之时,年谷丰熟"的太平光景。考古发现的西周中期"籍田礼"青铜器铭文,与诗中"自昔何为,我艺黍稷"的农耕记忆遥相呼应,揭示出这是首诞生于周王室秋祭仪式的颂歌。

五重乐章中的礼乐密码

全诗六章实则暗合《周礼·春官》记载的祭祀程序:首章"楚楚者茨"以除棘开荒起兴,对应"大田之礼"的准备阶段;二章"济济跄跄"描绘牺牲整治,与《礼记·祭统》"牲成而卜日"的记载若合符契。尤为珍贵的是第四章"工祝致告"场景,与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中期"史墙盘"铭文中"祝祷"仪轨形成文本互证,再现了"卜尔百福"的巫祝文化遗存。

诗中反复出现的"孝孙"称谓,恰与西周金文中"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铭文程式相印证。考古学家在岐山周原遗址发现的祭祀坑中,整齐排列的牛骨与"絜尔牛羊"的描写形成跨越三千年的互文,而"钟鼓既戒"的乐仪场景,更在湖北叶家山出土的西周早期编钟群中得到实物佐证。

诗性时空的永恒回响

这首弥漫着黍稷芬芳的诗篇,实则是周人以农事为经、以礼仪为纬编织的精神图腾。当"苾芬孝祀"的祝祷声渐渐消散于历史长河,那些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却与诗中"万寿无疆"的永恒祈愿一道,成为中华礼乐文明最古老的基因密码。在甲骨文的裂痕与竹简的纹理间,《楚茨》始终保持着祭祀乐歌最初的体温,让后世得以触摸那个"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的和谐时空。

赏析

《小雅·楚茨》是《诗经》中描绘周代祭祀仪式的典范之作,以农耕丰收为背景,展现了先民对天地神灵的虔敬与对宗族血脉的深情。全诗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礼乐画卷,将祭祀的庄严与生活的欢欣融为一体。

农耕与祭祀的共生意象
开篇"楚楚者茨,言抽其棘"以清除荆棘开垦田地的劳动场景,隐喻人类与自然的对话。程俊英《诗经译注》指出:"黍稷翼翼"的茂盛景象不仅是物质丰收的写照,更象征着"敬天法祖"精神的成熟。仓廪充盈后"以为酒食,以享以祀"的转换,揭示周人"报本反始"的伦理观——农耕文明的血脉始终与祭祀文化相连。

礼乐交融的仪式美学
诗中"济济跄跄""献酬交错"等场景,生动再现了《周礼》"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的理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推崇"礼仪卒度,笑语卒获"二句,认为其体现了"礼之严而不苛,乐之欢而不渎"的中和精神。祭祀者"执爨踖踖"的恭谨与"钟鼓既戒"的庄严,共同构成"礼乐相济"的立体画卷。

人神共飨的情感维度
"神保是飨""神嗜饮食"等句,折射出周人特有的宗教情感。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以饮食通神明,非谄也,乃人伦日用之道。"诗中"孝孙有庆"与"万寿无疆"的呼应,揭示祭祀不仅是祈福仪式,更是宗族情感的凝聚。末章"诸父兄弟,备言燕私"的家族欢宴,恰如朱熹《诗集传》所言:"祭毕而燕,亲亲之道也。"

永恒传承的文明密码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的结语,将个体生命纳入文明传承的长河。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强调,此诗"尽祭礼之变而不失其正",其价值在于展现了周人"尊祖敬宗收族"的完整伦理体系。从清除荆棘到钟鼓送尸,从黍稷芬芳到神人共醉,整首诗犹如一部微缩的文明史诗,在仪式细节中寄托着对永恒秩序的向往。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经学大师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小雅·楚茨》曰:
"此诗乃王者尝烝以祭宗庙之乐歌。自始至终,节次分明,典制详备,非亲与其事者不能道也。其写祭前之预备,祭时之仪节,祭后之燕乐,无不曲尽其妙。'济济跄跄'状助祭者之容止,'或剥或亨'摹庖厨之忙碌,皆宛然在目。"

近代学者王国维于《观堂集林》中赞叹:
"《楚茨》一篇,实周代祭祀文化之活化石。'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八字,道尽上古'神人以和'之真谛。其铺陈处如《楚辞·招魂》之祖,其肃穆处又为《礼记·祭义》所本。"

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文学讲演集》中特别指出:
"此诗最动人处在'礼仪卒度,笑语卒获'二句。庄严的祭祀中忽着此闲笔,使肃穆的宗教仪式顿生人间温情,可见周人'敬而不畏,亲而不亵'的祭祀智慧。"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概说》中称:
"《楚茨》的叙事结构如一组缓缓展开的画卷:首章写稼穑之艰,次章陈牺牲之备,三章描庖厨之盛,四章述祝祷之诚,五章记燕饮之欢。层层递进中,完成从'人间劳作'到'神人共飨'的升华。"

当代《诗经》研究专家扬之水在《诗经名物新证》中分析道: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的细节描写,与青铜器铭文中的'大房'(祭祀用俎)形制可相互印证。诗中'钟鼓既戒''废彻不迟'等仪程,更与《仪礼》记载若合符节,堪称用诗的形式保存的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