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裳裳者华

2025年07月05日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佚名

译文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花儿明艳绽放,叶片青翠茂盛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遇见那位君子,心中忧愁尽消散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心中忧愁尽消散,从此安乐又美满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花儿明艳绽放,金灿灿一片黄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我遇见那位君子,他真是文采斐然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他真是文采斐然,因此值得庆贺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花儿明艳绽放,有黄有白相间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我遇见那位君子,驾着四匹黑鬃马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驾着四匹黑鬃马,六条缰绳光润亮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向左啊向左,君子从容应对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向右啊向右,君子掌控自如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正因他掌控自如,所以能传承祖业

词语注释

裳裳(shang shang):通'堂堂',鲜明艳丽的样子
湑(xu):茂盛的样子
觏(gou):遇见
写(xie):通'泻',消除、宣泄
芸(yun):形容花色黄艳
骆(luo):黑鬃的白马
辔(pei):马缰绳
沃若(wo ruo):光润柔顺的样子

创作背景

《小雅·裳裳者华》如一幅用金粉与月光织就的周代锦缎,其创作背景需从青铜铭文般的史册中缓缓拂尘展读。据《毛诗序》所载,此诗当为周代贵族宴飨时的"颂美之作",那些"裳裳者华"的明艳意象,恰似宗庙铜器上錾刻的缠枝纹,在礼乐文明的土壤中蔓生。

透过《周礼·春官》的吉光片羽,可见周人以"六诗"教化国子,而此篇中"六辔沃若"的雍容、"左之右之"的仪度,正与《仪礼·燕礼》记载的"宾主百拜"之礼暗合。考古发现的西周车马坑中,四骆驾的青铜軎饰与诗中"乘其四骆"形成跨越三千年的互文,那些被朱砂浸染的甲骨文"庆"字,犹在诉说"是以有庆矣"的宗族荣光。

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指出,诗中"维其有章"的赞叹,实为周代世卿制度下对"君子"德行的礼赞。就像扶风出土的墙盘铭文"上帝司夏",此诗以重章叠句的韵律,将宴饮场景升华为对周代礼制文明的隐喻——那些摇曳的华朵,或许是祭祀时青铜爵中晃动的琼浆倒影,而"君子有之"的咏叹,恰似编钟磬声中凝固的礼乐图腾。

赏析

《小雅·裳裳者华》以盛开的鲜花起兴,层层递进地抒发了对"君子"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诗中"裳裳者华"的意象贯穿全篇,金代学者王质在《诗总闻》中指出:"三章皆以华喻人,其叶湑、芸黄、或白,皆状其德容之盛",将花卉的繁茂与君子的德行相映成趣。

首章以"其叶湑兮"的葱郁叶片,暗喻君子内在的生命力。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评点道:"心写誉处,非虚誉也,实见得君子德容之盛,令我忧愤顿释"。诗人见到君子后"我心写兮"的畅快,与《郑笺》"既见君子,其心舒泄"的解读相合,展现出精神层面的共鸣。

次章转向花色"芸其黄矣"的视觉冲击,汉代郑玄笺注:"章,礼文也",点明君子不仅外表华美,更具礼制修养。宋代朱熹《诗集传》特别强调:"有章则中实而外辉",这种内外兼修的特质,正是"有庆"的深层原因——既有个体生命的完满,又有与他人共庆的和谐。

第三章通过"乘其四骆"的仪仗描写,将意象推向动态之美。唐代孔颖达疏解称:"车马之盛,见其位望之尊",而"六辔沃若"的细节,正如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言:"执辔如濡,从容中节,此乃君子风仪最妙写照"。

末章"左右逢源"的独特句式,被现代学者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阐释为:"君子无所不宜的从容气度"。这种圆融的境界,恰如《毛诗正义》所云:"有之于内,必形诸外",内外统一的君子形象最终以"是以似之"收束全篇,完成对理想人格的礼赞。

全诗以花喻人,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被钱钟书《管锥编》称为"递进式意象群"的典范。从植物之美到车马之盛,最终升华为精神品格,这种"即物即心"的抒情方式,展现了《诗经》"温柔敦厚"的审美特质。

点评

《小雅·裳裳者华》如一幅用金粉与月光织就的锦缎,层层叠叠绽放着周代贵族的礼仪之美。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赞叹:"通篇只赞其人,而无一语及事,然其人自可想见",恰道出此诗以花喻人的精妙——那盛放的棠棣之花(裳裳者华),恰似君子内外辉映的德行之光。

首章"其叶湑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点破:"以华叶之茂美,兴君子之容仪"。诗人以沾露花叶起兴,将初见君子的欢欣比作淤积心绪的倾泻(我心写兮),朱熹《诗集传》评此句"如水流注"四字,可谓传神。

次章"芸其黄矣",陈奂《诗毛氏传疏》指出"黄为中央正色",那灼灼其华的明黄,恰是君子礼乐修养的外显(维其有章矣)。姚际恒《诗经通论》谓之"层层渲染,如观君子佩玉鸣鸾之状",令人想见其雍容气度。

末章"六辔沃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为"摹写之工,如在目前"。四骆马车辔绳的光润(沃若),与君子左右逢源的仪态形成微妙互文。正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言:"'似之'非形似,乃德性之传承",点明周代贵族对精神谱系的终极追求。

此诗最妙处在"以色彩写德行"——黄白相间的花瓣(或黄或白),恰是"文质彬彬"的视觉呈现。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点评此篇,然其"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正可作此诗注脚。那摇曳在《诗经》里的裳裳者华,历经三千年风雨,依然在我们心头绽放着永恒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