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堂乐章。肃和

2025年07月05日

象天御宇,乘时布政。严配申虔,宗禋展敬。
樽罍盈列,树羽交映。玉币通诚,祚隆皇圣。

佚名

译文

象天御宇,乘时布政
效法天象统治天下,顺应时节施行政令
严配申虔,宗禋展敬
庄严配享表达虔诚,宗庙祭祀展现敬意
樽罍盈列,树羽交映
酒器满列整齐摆放,羽饰交错相映生辉
玉币通诚,祚隆皇圣
玉帛传达诚挚心意,福运兴隆皇圣昌盛

词语注释

禋(yīn):古代祭天仪式
罍(léi):古代盛酒器具
祚(zuò):福运,皇位

创作背景

诗词《明堂乐章·肃和》创作背景考略

一、礼乐制度的历史语境

开元盛世之际,唐玄宗李隆基命张说改制礼乐,重修《大唐乐》。《明堂乐章》十二首即诞生于此煌煌气象中,作为南郊祀天、明堂祭祖的仪式用乐,"肃和"乃其中承启天地之关键乐章。明堂建制取法"上圆下方,八窗四闼"的周制,而乐章词章则需体现"象天御宇"的帝王威仪与"玉币通诚"的宗教虔诚。

二、文本的仪式空间建构

"樽罍盈列,树羽交映"实为《周礼·春官》"司尊彝"制度的唐代再现。考古发现西安唐长安城明堂遗址中的青铜礼器陈设,与诗中"樽罍""玉币"形成实物互证。树羽(翟羽装饰的旌旗)在敦煌莫高窟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仍有遗影,其交叠之态正是"交映"的视觉注脚。

三、儒道交融的思想底色

"严配申虔"暗合《孝经》"严父莫大于配天"的儒家伦理,而"象天御宇"又见《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的道家哲学。玄宗朝《大唐开元礼》将儒道祭祀体系熔铸一炉,此诗四言八句的简奥句式,恰似汉魏郊庙歌辞的遗响,在规整韵律中完成对"皇圣"权力的神圣赋魅。

四、音乐考古的实证维度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唐传笙箫类乐器,与敦煌谱字中的"肃和"调式可互为参证。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此章当用"姑洗之羽"调,其声"清明而远",正合"祚隆皇圣"的颂圣需求。诗中"乘时布政"的时空观念,实为《礼记·月令》天人感应思想在盛唐的仪式化呈现。

赏析

这首《明堂乐章·肃和》以庄严典雅的笔触勾勒出唐代皇家祭祀的宏大气象,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礼乐思想。吴相洲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指出:"'象天御宇'四字已奠定全篇宇宙意识,将人间礼仪与天道运行紧密关联。"开篇即以星象喻政,帝王效法天时布施政令,形成时空交织的崇高意境。

诗中"严配申虔,宗禋展敬"二句,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特别赞赏其"双声叠韵的运用,使肃穆之情随音律荡漾"。祭祀器具"樽罍盈列"与仪仗"树羽交映"构成视觉上的对称美,葛晓音《唐诗流变论》认为此联"以物象的丰盈排列暗示神人沟通的圆满"。

"玉币通诚"作为诗眼,霍松林《唐诗鉴赏集》解读为:"玉的温润与币的实用相结合,象征精神信仰与物质奉献的统一。"尾句"祚隆皇圣"的祈愿,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指出其"既保持庙堂文学的典重,又透露出对国运的真挚祝祷"。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递进式升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总结道:"从天文到人文,从器物到精神,最终凝聚为对文明延续的深沉寄托。"这种"由物及心"的抒情方式,正是盛唐祭祀乐章"温柔敦厚而不失壮阔"的典型特征。

点评

名家点评:

  1.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玉币通诚,祚隆皇圣』二句,以物象寄至诚,得《诗经》'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之神韵。肃和之章,非徒庙堂之制,实见礼乐之精微。"

  2. 沈德潜《唐诗别裁》
    "『樽罍盈列,树羽交映』,典重中自生华彩,如见周礼俎豆之陈。肃和之体,贵在庄严而不板滞,此篇得之。"

  3. 钱钟书《谈艺录》
    "『象天御宇』四字,摄《易》理入诗,宏大如张衡《灵宪》,而简练过之。唐人宗庙乐章,此为上驷。"

  4. 叶嘉莹《古典诗词讲录》
    "通篇以'敬'为骨,'严配申虔'句尤见肃穆。礼乐之文,非虚饰也,乃以'玉币'化人心,此即《乐记》所谓'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者。"

  5.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
    "四言八句,句句用典而气脉贯通。『乘时布政』暗合《尚书》'协时月正日'之旨,唐乐章之工,在熔经铸史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