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墙头花

2025年07月05日

蟋蟀鸣洞房,梧桐落金井。为君裁舞衣,天寒剪刀冷。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佚名

译文

蟋蟀鸣洞房
蟋蟀在洞房中鸣叫
梧桐落金井
梧桐叶飘落在装饰华美的井栏上
为君裁舞衣
为你裁剪舞衣
天寒剪刀冷
天气寒冷,剪刀冰凉
妾有罗衣裳
我有一件丝绸衣裳
秦王在时作
是秦王在世时制作的
为舞春风多
曾经在春风中多次起舞
秋来不堪著
如今秋天来临,已不忍再穿

词语注释

洞房:深邃的内室,此处指幽深的居所
金井:装饰华美的井栏,'金'形容精美(非指黄金)
罗衣: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秦王:此处借指女子曾经爱慕的贵族男子(非特指历史人物)
著(zhuó):穿着的古语用字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墙头花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哀婉之声

《墙头花》属唐代乐府杂曲歌辞,其创作可追溯至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据《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载,此类曲辞多采民间歌谣入乐,后经文人润色。此二首以闺怨为题,实则折射开元天宝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阵痛。

第一首:寒砧声里的盛世余韵

"蟋蟀鸣洞房"四句,暗合《诗经·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时序意象。唐代宫廷尚舞成风,《教坊记》载玄宗时"宫女千数,宜春院歌舞伎衣皆金线绣罗",而"天寒剪刀冷"之句,恰与安史之乱后《羯鼓录》所记"梨园弟子散如烟"形成残酷对照。金井梧桐的意象组合,早见于南朝庾肩吾《九日侍宴》"玉醴吹岩菊,银床落井桐",在此化作盛世最后的金玉碎片。

第二首:罗衣上的时代泪痕

"秦王在时作"或暗指太宗贞观之治,《唐会要》卷三十三记载当时"九部乐"舞衣皆用蜀锦。杜佑《通典》载天宝后"坊邑犹存旧舞衣,而工伎尽散",正与此诗"秋来不堪著"相呼应。春风与秋日的意象转换,暗喻王朝生命周期,与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异曲同工。

艺术渊源的承继

其创作手法可见齐梁宫体余韵,然摒弃"轻艳"而取"哀而不伤"之境。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此类作品"托兴幽微,寄慨深远",恰如"罗衣裳"既承《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的服饰政治隐喻,又开晚唐李商隐"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的衰飒诗风。

注:诗中"秦王"当非实指,唐人常以汉喻唐,如杜甫《兵车行》"武皇开边意未已",此或借秦王府旧事喻太宗盛世。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王破阵乐舞人皆衣画甲",可见舞衣在唐代政治符号中的特殊意义。

赏析

墙头花二首以极简笔墨勾勒出深闺女子的孤寂与时光易逝之悲,其意象之精妙、情感之含蓄,堪称乐府诗中的白描佳作。

冷寂意象中的时空隐喻
首句"蟋蟀鸣洞房,梧桐落金井"构建双重时空维度:蟋蟀声暗示秋夜寂寥(《诗经·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化用),梧桐坠井则暗含"一叶知秋"的典故。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以声衬静,以动写寂"的手法,将女子的活动空间压缩在"洞房—金井"的封闭场景中,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孤岛"(《唐代乐府诗研究》)。剪刀的"冷"既是实写天寒,更是《贞观政要》中"剪刀喻政"的暗转,暗示女子被政治变迁裹挟的命运。

罗衣意象里的盛衰对照
"秦王在时作"的罗衣裳,被清代学者王尧衢解为"借秦喻唐"的典型手法(《古唐诗合解》)。春风与秋日的强烈对比,不仅遵循《文心雕龙》"物色相召"的传统,更暗含《乐府解题》中"舞衣诗多言时世改易"的深层命题。台湾学者郑阿财认为,此处的罗衣已超越服饰范畴,成为"盛唐气象的物质载体",其"不堪著"的结局恰是安史之乱后集体记忆的文学投射(《唐代民间文学研究》)。

节制语言下的情感张力
全诗未出现任何情感直述,但通过"裁衣—藏衣—弃衣"的动作链条,完成情感的三重递进。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节奏的美学》中盛赞其"动词的精准选择构成情感密码",特别是"不堪著"三字,既指衣物陈旧,又暗喻对旧时代的无法承受,与杜甫《佳人》"采柏动盈掬"异曲同工。这种"以物载情"的写法,正是钟嵘《诗品》所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典范。

两首诗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个人叙事到时代哀歌的升华,其价值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乐府本色中见史家笔法,女儿箱箧里藏天下兴亡"(《古诗考索》)。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造境,使得墙头花成为中唐乐府由绮艳转向沉郁的关键标本。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王夫之《唐诗评选》云:"'天寒剪刀冷'五字,刺骨而不露锋芒,闺怨至此,可谓神品。白描中自含无限摇曳,墙头花影里暗藏半世风霜。"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秦王在时作'一句陡转,如闻裂帛。昔盛今衰之叹,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张籍乐府之妙,正在这等吞吐处。"

贺裳《载酒园诗话》析:"'梧桐落金井'与'剪刀冷'意象互映,金井之辉煌难御剪刀之凄寒,富贵气象终不敌人间凉薄,此等对照手法,开后来李商隐'金蟾啮锁'法门。"

黄生《唐诗摘钞》赞:"末句'秋来不堪著',非止言衣裳,实叹美人迟暮。罗衣犹在,秦王已渺,春风秋雨之变,俱在'不堪'二字中震颤。"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谓:"张文昌此作,看似写衣,实写世态。'舞春风多'五字,说尽繁华;'不堪著'三字,道破沧桑。杂曲歌辞之体,得此雅正深婉之作,犹闻天宝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