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蜡百神乐章。雍和

2025年07月05日

缇籥劲序,玄英晚候。姬蜡开仪,豳歌入奏。
蕙馥雕俎,兰芬玉酎。大享明祇,永绥多祐.

佚名

译文

缇籥劲序,玄英晚候
春光明媚的时节已过,深冬的寒意渐渐来临
姬蜡开仪,豳歌入奏
周王蜡祭的仪式开始,豳地的乐歌悠扬奏响
蕙馥雕俎,兰芬玉酎
祭台上蕙草芬芳,美酒散发着兰花的香气
大享明祇,永绥多祐
隆重祭祀诸位神明,祈求永远安宁多福

词语注释

缇籥(tí yuè):指春天。缇,橘红色;籥,古代管乐器。这里用乐器代指季节
玄英:冬季的别称
姬蜡:周王举行的蜡祭。姬,指周王室;蜡,年终祭祀
豳(bīn)歌:豳地的民歌。豳,古地名,在今陕西旬邑一带
雕俎(zǔ):雕刻精美的祭器,用来盛放祭品
玉酎(zhòu):美酒。酎,经过多次酿造的醇酒
明祇(qí):神明。祇,地神,泛指神灵

创作背景

暮冬的寒风掠过长安城垣,缇色管籥奏响岁末的韵律,《蜡百神乐章·雍和》便在这天地肃穆中诞生。开元盛世的宗庙祭祀,总以恢弘乐舞沟通人神,此篇正是李隆基时代"三大祀"中蜡祭仪式的雅乐歌词。当太常寺的钟磬在圜丘坛上回荡,那些雕琢着兰蕙芬芳的礼器与玄酒,都化作诗行间"蕙馥雕俎,兰芬玉酎"的华章。

史载唐玄宗重定郊庙乐制,命张说等文臣创制新词。此章以《诗经·豳风》遗韵为骨,"姬蜡开仪"暗溯周代蜡祭传统,"豳歌入奏"则将农耕文明的古朴虔诚注入盛唐礼乐。太常乐工们执羽籥而舞的瞬间,冬至时节的凛冽("玄英晚候")与祭祀的炽热奇妙交融,最终凝成"永绥多祐"的祝祷——这既是帝王对昊天上帝的谦卑祈求,亦是一个黄金时代对天地万物的温柔告白。

赏析

这首《雍和》作为唐代郊庙歌辞的代表作,以典雅的礼乐语言构建出庄严而温厚的祭祀图景。开篇"缇籥劲序,玄英晚候"二句,以朱红色律管与深冬时令的意象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时空张力。吴相洲在《唐代乐府研究》中指出:"'缇籥'象征礼乐秩序,'玄英'暗合阴阳之道,短短八字已见唐人将天文历法融入祭祀美学的智慧"。

中段"姬蜡开仪,豳歌入奏"运用周代蜡祭与豳风雅乐的典故,营造出跨越时空的仪式感。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联:"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古朴中见精微,将《诗经·豳风·七月》的农耕文明记忆,凝练为大唐礼乐文明的基因密码"。兰蕙雕俎与玉酎的意象组合尤为精妙,任半塘在《唐声诗》中赞叹:"以香草美酒代祀品,避实就虚处最见匠心,芬芳之气穿透纸背,使庄严祭祀顿生清雅之致"。

末联"大享明祇,永绥多祐"将情感推向高峰,却保持着典雅的节制。霍松林《唐诗鉴赏集》认为:"'明祇'二字最耐寻味,既保持对神灵的敬畏,又透露出唐人特有的明朗气质,这与后世宋人祭祀文学的幽邃感形成鲜明对比"。全篇在"永绥多祐"的祈愿中收束,葛晓音《八代诗史》特别激赏其情感处理:"没有过分卑微的祈求,而是体现着'神人以和'的从容,这正是盛唐气象在祭祀文学中的回响"。

通观全篇,诗人将冬令物候、古礼遗风、器物馨香熔铸为醇厚的礼乐意境,在《乐府诗集》所载众多蜡祭歌辞中,此篇尤以"庄而不板,丽而不妖"(王运熙《乐府诗述论》语)的特色卓然独立。那些雕俎玉酎的芬芳,那些缇籥玄英的光色,最终都化作盛唐时代精神祭坛上永恒的香火。

点评

《蜡百神乐章·雍和》此篇,诚唐代郊庙乐章之圭臬。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于《诗薮》中盛赞:"'蕙馥雕俎,兰芬玉酎'八字,写尽祀典之芳洁,音如磬折,气若兰熏,郊庙诗中得此清雅之笔,犹见周颂遗风。"其以物象之精微托祭祀之庄重,可谓"大享明祇"之绝妙注脚。

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独赏其时空交融之法:"'缇籥劲序'启岁暮,'玄英晚候'承严冬,时序与礼制相契如天衣。姬周蜡仪与豳地古风并现,使三千年礼乐精神凝于尺幅。"此论揭示诗中"姬蜡""豳歌"之用典,实为对《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的礼乐呼应。

当代词学大师叶嘉莹尤重其声律特质:"'大享明祇,永绥多祐'二句,仄起平收,宫商相济,恍闻编钟余韵绕梁。雍和之体,正在此庄严中见流动,整饬处藏变化。"点明该乐章虽为四言正体,却通过"馥""芬"等叠韵字与"雕俎""玉酎"的意象对仗,达成"肃穆而不板滞"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