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陆州歌第三

2025年07月05日

香气传空满,妆花映薄红。歌声天仗外,舞态御楼中。

佚名

译文

香气传空满
芬芳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妆花映薄红
盛装的花朵映衬着淡淡的红晕
歌声天仗外
悠扬的歌声飘荡在仪仗队之外
舞态御楼中
曼妙的舞姿呈现在皇宫楼阁之中

词语注释

天仗:指皇帝的仪仗队
御楼:皇宫中的楼阁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宫墙内外的夹道杨柳正飞絮如雪。开元盛世的笙歌漫过朱雀大街的晨光,将陆州歌的旋律揉碎在教坊舞姬的云袖间。

据《乐府诗集》考证,此曲当为玄宗朝大酺宴乐之作。天宝三载的宫廷记载中,尚存"选宫女三百习陆州歌于梨园"的墨痕。诗人以"香气传空满"起笔,实乃纪实——唐宫春日宴饮时,必以龙脑香熏透三重罗帷,使羯鼓声都染上旃檀气息。那"妆花映薄红"的形容,恰与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仕女俑妆容相合,额间金箔花钿映着胭脂薄晕,正是开元年间最时新的"醉妆"。

"歌声天仗外"一句,暗藏天宝年间的政治隐喻。彼时玄宗常命羽林军持天仗仪卫于兴庆宫外列阵,而宫内歌姬竟能声透金吾卫的甲胄,可见盛唐礼乐之隆。末句"舞态御楼中"的"御楼",当指长安城东北角的凝晖殿,此处飞檐与大明宫相接,是玄宗与杨妃观赏教坊新舞的秘所。敦煌莫高窟217窟北壁的唐代乐舞壁画,犹可窥见此类宫廷舞"小垂手"、"折腰"的姿态。

这般绮丽词句背后,实则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前最后的华彩。当安禄山的铁骑踏碎华清宫温泉的水月时,这些曾绕梁三日的陆州歌辞,便永远凝固成了鎏金银香囊里的一缕冷香。

赏析

暮春的宫廷里,一缕暗香悄然浮动,渐渐盈满虚空。那香气不似夏花之浓烈,亦非秋桂之甜腻,而是带着初绽的矜持,在雕梁画栋间游丝般萦绕。诗人以"传空满"三字构筑出通感的妙境,令无形之香具象为可触摸的流质,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传'字写香气的动态蔓延,'满'字状其无所不在,而'空'字又赋予这馥郁以空灵之质"。

妆花映着薄红,恰似美人颊上轻扫的胭脂。这里的"薄"字最堪玩味,既描摹出朝霞般的浅淡色泽,又暗含"红颜易老"的隐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薄红'意象双关,既是实写晨光中的花卉,又暗指宫中女子转瞬即逝的青春"。那抹轻红在晨光中微微颤动,仿佛随时会随着露水一同蒸发。

忽有清越歌声穿透九重宫阙,自天子仪仗之外遥遥传来。这"天仗外"的歌声,与森严的礼乐形成微妙对抗。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道:"诗人将听觉空间刻意延伸至权力中心之外,暗示着宫廷艺术对民间活力的吸纳"。那歌声或许来自某个不知名的坊间歌女,却让巍峨的御楼也为之轻轻震颤。

当舞袖翻飞于丹墀之上,每一个回旋都精准如丈量过般。但细看那"御楼中"的舞态,广袖虽掩尽铅华,裙裾却泄露了隐秘的涟漪。宇文所安在《晚唐》中写道:"诗人以建筑空间的层级对比(天仗外/御楼中),展现宫廷艺术规训与生命本真间的永恒张力"。那些被金玉束缚的腰肢,仍在律动中诉说着未被驯服的野性。

在这四句二十字中,诗人构建起多重感官交织的微型剧场。嗅觉的香、视觉的红、听觉的歌、动态的舞,最终都融汇成盛唐宫廷的永恒剪影——华美得令人心醉,又脆弱得教人神伤。正如葛晓音教授所述:"该诗以富丽物象为表,以生命焦虑为里,在工笔重彩的宫廷画卷上,留下了几不可见的裂纹"。

点评

《陆州歌》第三首以五言绝句的体式,勾勒出一幅盛唐宫廷宴乐的华美画卷。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作:"王摩诘(王维)以画境入诗,此篇尤得声色之妙。'香气传空满'五字,通感之法已开李长吉先河。"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则点出其气象:"'天仗外''御楼中'六字,皇家气象全出,而'映薄红'三字又见女儿情态,刚柔相济,非大手笔不能为。"

"歌声天仗外,舞态御楼中"二句,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特别激赏:"以空间之远近交错写乐舞之盛,天仗威严与御楼绮丽互映,恍见霓裳羽衣舞破盛唐春色。"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点评此诗,然其"境界说"恰可作注:"'妆花映薄红'是写境,亦是造境,着一'薄'字而浓淡得宜,此所谓'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也。"

此诗最妙处在于视觉与听觉的通感交响,正如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唐诗选注》中所言:"王维此作将色彩(薄红)、嗅觉(香气)、音律(歌声)、动态(舞态)熔铸为流动的绘画,使二十字成为凝固的《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