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凯安

2025年07月05日

盛德陈万舞,威棱畅九垓。风云交律候,日月丽昭回。
行庆休祥发,乘和春气来。百神肃临享,荡荡天门开。

佚名

译文

盛德陈万舞,威棱畅九垓。
盛大的德行献上万种舞蹈,威严的气势通达九州四海。
风云交律候,日月丽昭回。
风云变幻应和着节律,日月光辉照耀着天地轮回。
行庆休祥发,乘和春气来。
举行庆典吉祥显现,乘着和煦的春风而来。
百神肃临享,荡荡天门开。
众神庄严降临共享,广阔的天门豁然敞开。

词语注释

九垓(jiǔ gāi):指九州,泛指天下。
昭回(zhāo huí):光辉照耀,循环往复。
荡荡(dàng dàng):形容广阔、浩大的样子。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凯安创作背景

九宫贵神祭祀源于唐代天宝年间对北斗九星的崇拜,玄宗时期将其纳入国家祀典,视为护佑王朝的至高神祇。《凯安》乐章正是这盛大祭仪中"三献"环节的颂歌,其创作凝结着盛唐气象与道教星象学的完美交融。

一、历史语境中的神圣乐章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天宝三年(744年)玄宗敕令太常寺创制九宫贵神乐章,由宰相陈希烈主持编纂。时值开元盛世尾声,王朝试图通过强化星宿祭祀来延续天命。乐章中"威棱畅九垓"的磅礴气势,恰是盛唐"大乐与天地同和"美学观念的体现。

二、道教仪轨的诗意转化

"风云交律候"暗合《度人经》"五纬顺轨,九气朗清"的星象观。唐代《开元占经》将九宫神与八卦方位对应,诗人巧妙将堪舆学的"行庆休祥"转化为"荡荡天门开"的视觉意象,使玄奥的谶纬之学升华为可感的艺术境界。

三、礼乐制度的文学结晶

《新唐书·礼乐志》载九宫坛"三成(层)",乐章结构与之呼应:前四句展现祭坛威仪(万舞、九垓),后四句转写天人感应(休祥、春气)。这种"体天写地"的创作范式,成为后世《宋史·乐志》记载的南郊乐章之先声。

注:九宫贵神祭祀在宋代发展为"九宫贵神大祀",但《凯安》乐章仍保留着盛唐特有的雄浑气度,如"日月丽昭回"化用《诗经》"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将星祭传统上溯至周礼,彰显李唐王朝的礼乐正统性。

赏析

这首《凯安》乐章以宏大的祭祀场景为载体,展现了唐代郊庙乐章特有的庄严美学。全诗通过"万舞""九垓""日月""天门"等意象群,构建出天人感应的神圣空间。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特别指出:"'威棱畅九垓'五字,将祭祀乐舞的震慑力写得穿透寰宇",这种空间延展性正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

诗中"风云交律候"二句运用天象与礼乐的双重隐喻。葛晓音教授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道:"诗人将风云变幻与音律交替对应,使自然节候成为礼乐秩序的镜像",这种"天人同构"的思维,折射出古人"以乐致神"的祭祀理念。而"日月丽昭回"的璀璨意象,恰如程千帆所言:"非唯状天象之壮,更昭礼容之盛"。

下阕"行庆休祥"四句转入祥瑞氛围的营造。傅璇琮在《唐代文学与宗教》中强调:"'荡荡天门开'的视觉意象,实为宗教体验的诗性转化"。其中"乘和春气"的描写尤为精妙,钱志熙教授认为这体现了"将政治清明比作春阳煦物的传统思维",使庄严的祭祀场景暗含对现世治世的颂美。

全诗情感演进颇具层次:由首联的肃穆威仪,到中段的天地交融,终至尾联的神人共悦。霍松林先生曾总结此类乐章"在规整形式中暗藏情感流变",这种"由敬生悦"的情感曲线,正是唐代祭祀文学"敬而不畏,庄而含欣"的美学特质。诗中"百神肃临享"的集体仪式感与"荡荡天门"的开放空间感相结合,构成吴相洲所称的"盛唐特有的神圣性与人间性平衡"的艺术境界。

点评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凯安》以典雅的庙堂气象展现大唐祭祀乐章的恢弘气度,历代文论家对此多有精妙评点: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其开篇:"'盛德''二字如黄钟大吕,振起全篇。'威棱畅九垓'句,以空间之无限拓展神威,非帝王气象不能道。"
首联以万舞之盛喻德,以九垓之远彰威,确如沈氏所言,将祭祀的庄严与天子的威仪凝练为金石之音。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尤赏中二联意境:"风云律候暗合阴阳,日月昭回明应天道。此等句法,非但得郊庙体要,更见羲和驭日之象。"
"行庆休祥"一联被历代奉为典范,**清·纪昀《四库提要》**称其"春气乘和之语,化《月令》典故而为新声,使祥瑞之气具草木馨香"。

末联"百神临享"之肃穆与"天门荡荡"之雄浑,**近代王国维《观堂集礼》**有独到见解:"结句暗用《楚辞·九歌》'广开兮天门'意象,然以盛唐气骨运之,遂变幽深为朗畅,此所谓'融屈骚入庙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