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一奏

2025年07月05日

真宗开妙理,冲教统清虚。化演无为日,言昭有象初。
瑶台肃灵瑞,金阙映仙居。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一奏
郊庙祭祀之歌·太清宫乐章·序曲破阵第一乐章
真宗开妙理,冲教统清虚。
真宗皇帝阐发玄妙之理,以冲和之教统御清虚之境。
化演无为日,言昭有象初。
教化演绎无为之道,言语昭示万象之初。
瑶台肃灵瑞,金阙映仙居。
瑶台之上灵瑞肃穆,金阙光辉映照仙居。
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
一曲奏响三清仙乐,久久回荡八景车舆。

词语注释

冲教:指道教冲和之教义。
清虚:清净虚无的境界。
化演:教化演绎。
瑶台:传说中仙人所居的玉台。
金阙:神仙居所的金色宫阙。
三清:道教最高神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称。
八景舆:传说中仙人所乘的八景车。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一奏的创作背景

唐风浩荡,雅乐流徽。此篇《序入破第一奏》乃唐代郊庙祭祀乐章之一,属太清宫乐章体系。太清宫为供奉老子之圣地,玄宗开元年间尊崇道教,立庙祭祀,并创制配套乐章以彰"无为而治"之政。

考其历史脉络,天宝元年(742年),玄宗敕令两京及诸州建玄元皇帝庙(后改称太清宫),命文士撰作祭祀乐词。此乐章即诞生于彼时崇道热潮中,词中"真宗开妙理""化演无为日"直溯老子思想,而"瑶台""金阙"之象,实为盛唐宫廷道教美学之投影。

乐章结构依"序—破—急"三叠式,本曲为序入破首章,以清虚之音启祀典。史料载,演奏时"撞黄钟之钟,扣太簇之磬",佐以八佾之舞,正应"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的仙仪场景。其文辞融合《道德经》玄理与皇家祀典威仪,堪称唐代宗教音乐文学之瑰宝。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玄妙的道教意象构筑起超凡脱俗的仙境图景。开篇"真宗开妙理"二句,吴相洲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指出:"'冲教''清虚'的并置,将道教义理与虚空境界完美融合,形成哲学层面的双重奏鸣"。诗人以"化演无为"对应"言昭有象",在《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中被誉为"用辩证思维展现道体从无形到有相的演化过程"。

中段"瑶台""金阙"的意象组合堪称经典。程千帆《古诗考索》评点道:"肃字与映字形成动静相生之美,灵瑞的肃穆与仙居的辉煌,构建出道教仪式特有的神圣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唐代文学史》特别强调:"此联暗合《度人经》中'琼台宝殿'的描写,体现唐代宫廷道教音乐的典型特征"。

末联"三清乐"与"八景舆"的呼应,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解析为:"以音乐牵引仙驾的构思,暗含《步虚词》'乘空徘徊'的意境,将仪式感转化为视觉动态"。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更进一步指出:"'长回'二字暗藏循环往复的宇宙观,与破题处的'妙理'形成闭环结构"。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独特的宗教审美,正如李丰楙《忧与游:六朝隋唐游仙诗论集》所言:"诗人将庄严肃穆的祭祀情感,转化为对永恒之美的凝望,在仙乐缭绕中完成精神的飞升"。这种"以乐通神"的创作手法,在《道教文学史》中被视为"盛唐宫廷乐章的最高成就之一"。

点评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一奏》以玄音叩天门,真宗妙理与冲教清虚相融,恰似"云璈初奏太霞前,灵风自引三清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道教乐章语)。其化演无为的哲思,在"瑶台金阙"的意象中显影,明代胡应麟《诗薮》曾言:"唐世道曲,字字皆作仙佩叮当声",此篇正得其神韵。

"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二句,近人龙榆生《唐宋乐府研究》评为:"以音声为天梯,八景舆与三清乐互文见义,此正李唐王室'尊祖崇道'之艺术显象。"而"言昭有象初"之句,王夫之《唐诗评选》有类似境界阐释:"道藏玄机而以明镜映之,此盛唐道教诗独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