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杕杜

2025年07月05日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佚名

译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孤零零的棠梨树,叶子繁茂又葱郁。
独行踽踽。
独自一人行路,多么孤独。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难道没有别人?可都不如我的同父兄弟。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唉,路上的人啊,为何不与我亲近?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人家没有兄弟,为何不伸出援手?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孤零零的棠梨树,叶子青翠又茂盛。
独行睘睘。
独自一人行路,多么凄凉。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难道没有别人?可都不如我的同族亲人。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唉,路上的人啊,为何不与我亲近?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人家没有兄弟,为何不伸出援手?

词语注释

杕(dì): 树木孤立的样子。
杜: 棠梨树。
湑湑(xǔ xǔ): 形容树叶茂盛。
踽踽(jǔ jǔ): 孤独的样子。
佽(cì): 帮助。
菁菁(jīng jīng): 形容树叶茂盛。
睘睘(qióng qióng): 孤独无依的样子。

创作背景

秋风掠过晋地的旷野,孤生的棠梨树在《唐风·杕杜》中投下千年寂寥的影。当是时也,晋献公"尽杀群公子"的惨剧余波未平,公族枝叶零落,那些被迫流亡的晋国公子们,在汾水之畔用带血的喉舌唱出这首孤绝的哀歌。

"其叶湑湑"的棠梨犹自葳蕤,却注定无法连理成荫。诗人以孤树起兴,枝叶愈是繁茂,愈衬得"独行踽踽"的身影伶俜——这分明是晋国公子们"患无兄弟"的集体隐喻。史载献公听信骊姬谗言,不仅逼死太子申生,更使"晋之宗族子弟无在者",那些幸存者仓皇奔翟、奔梁,在异国的尘土中回望故国宗庙。

"岂无他人"的诘问里藏着锥心之痛。春秋之世,"同姓"意味着血脉与政治的共同体,《左传》所谓"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而当晋国公子们发现"不如我同父"的残酷现实时,周代宗法制构建的伦理世界已然崩塌。诗中反复咏叹的"胡不比焉""胡不佽焉",正是对《周礼》"以乡八刑纠万民,七曰不恤"制度的绝望叩问。

黄土高原的风将诗句镌刻在竹简上,每一个"睘睘"独行的叠字,都是宗族残骸在青铜器纹样里投下的阴影。此诗后来成为历代王室倾轧中的谶语,当玄武门前的血染红石榴花时,当烛影斧声惊破汴梁夜时,那些天潢贵胄们或许都会想起,这株生长在《诗经》里的孤独棠梨。

赏析

《杕杜》以孤生的棠梨树起兴,层层递进地铺陈出流浪者茕茕孑立的苍凉图景。那"其叶湑湑""其叶菁菁"的杜树,在《毛诗正义》中被注为"特生之杜",其意象本身就承载着孤独的宿命——枝叶虽繁茂,却因独立无依而显得格外刺目,正如朱熹《诗集传》所言:"此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词"。

诗人用"踽踽""睘睘"两个叠词精妙刻画独行姿态,陆德明《经典释文》释为"无所亲也",这种孤绝感在"岂无他人"的反问中更显深刻。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指出,诗中"同父""同姓"的递进,实则是将血缘认同推向极致:"由同父而同姓,由家族而宗族,孤独者正在不断扩大其认同的边界,却始终寻不得共鸣"。这种求而不得的悲怆,在"胡不比焉""胡不佽焉"的诘问中喷薄而出,方玉润《诗经原始》谓之"哀音激楚,如闻孤雁唤群"。

诗歌的复沓结构尤见匠心。第二章节将"湑湑"易为"菁菁",不仅是描写树叶从稀疏到茂盛的生长过程,更暗喻时间流逝中孤独的永恒性。王夫之《诗经稗疏》认为这种"变文协韵"的手法,使情感"愈转愈深"。而"兄弟"意象的反复强调,恰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析:"在宗法社会里,兄弟是比父母更切近的依靠",诗人对血缘纽带的渴望,实则是对生命根基的追寻。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其普遍的人类困境书写。程俊英《诗经译注》指出,此诗"超越了具体历史语境",那棵独立道旁的杜树,已成为所有精神漂泊者的图腾。当现代读者凝视"独行睘睘"的身影时,依然能感受到三千年前那个寻找手足而不得的灵魂震颤——这正是《诗经》最永恒的抒情力量。

点评

《杕杜》一诗,以孤生之杜梨起兴,其叶虽盛,而孑立无依,恰似诗人独行踽踽之状。此诗直抒胸臆,将孤独无援之悲凉,倾泻无遗。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此诗语意沉痛,寄托遥深。'岂无他人'二句,非谓他人不如同父同姓之亲,实乃举世茫茫,无可依傍之叹。"可谓一语道破诗人内心之孤寂。

近人钱钟书先生亦在《管锥编》中论及:"《杕杜》之妙,在于以草木之孤映人事之独。'睘睘'二字尤为传神,状独行而无侣,环顾而茫然,令千年以下读者犹觉其悲。"

诗中"嗟行之人"四句,反复诘问,愈显其情之切。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等呼告之辞,非至痛不能道。诗人非仅自伤无兄弟,更在质问世道之凉薄。"

全诗两章叠咏,由"湑湑"至"菁菁",叶愈茂而人愈孤,反衬手法运用绝妙。吴闿生《诗义会通》赞云:"孤树浓荫,独行无偶,此中对比,令人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