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寿和创作背景
暮春的唐宫,檀烟缭绕于朱甍碧瓦之间。开元七年(719年),玄宗为昭德皇后王氏新祔太庙,命群臣制《昭德皇后庙乐章》,此《寿和》篇便诞生于这般庄重典雅的时空褶皱里。
昭德皇后乃玄宗结发之妻,曾辅佐少年天子平定韦后之乱,却因"符厌事件"含冤早逝。当开元盛世的金色帷幕徐徐展开时,玄宗以最隆重的九成之礼追思故人,太常寺乐工捧着鎏金错银的礼器,在编钟磬鼓的肃穆声中吟唱此章。
"工祝致告"起笔便见周礼遗风,着玄端之袍的太祝官手持玉瑁,将皇后"徽音"比德《诗经·思齐》的"大姒嗣徽音"。而"酒醴""馨香"二句暗合《楚辞·东皇太一》的祭祀意象,以秬鬯芬芳隐喻皇后德馨永驻。末句"永庆邦家"既是告慰逝者,更是对开元治世的期许——当新裁的牡丹绽放在兴庆宫时,这场跨越生死的仪式,终将个人哀思升华为盛世图腾。
史载此次祔庙"备六佾之舞,奏九夏之乐",此篇作为奠帛阶段所用,其四言八句的简练结构,恰似青铜器上规整的云雷纹,在《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的"登歌奠瓒,用《肃和》"仪轨中,完成了一场穿越《周礼》《仪礼》的盛唐复刻。那些鎏金竹简上凝固的文字,至今仍能让我们听见千年之前,在太庙重檐下回荡的雅乐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