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沔水

2025年07月05日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佚名

译文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那浩荡的江水啊,日夜奔流归向大海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疾飞的鹰隼啊,时而翱翔时而停歇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可叹我的兄弟,和国中的亲友们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无人肯顾念这乱世,谁人没有高堂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那浩渺的江水啊,波涛汹涌奔流不息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迅捷的鹰隼啊,时而低飞时而高翔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想到有人不循正道,坐立难安心绪难平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心中忧愁如潮,难以消除不能忘怀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
那疾飞的鹰隼,沿着山陵自在翱翔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百姓的流言蜚语,难道就无人制止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我的友人虽谨慎,谗言却仍在滋长

词语注释

沔(miǎn):水流浩荡的样子
鴥(yù):鸟疾飞的样子
隼(sǔn):猛禽,鹰类
汤汤(shāng 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弭(mǐ):消除,停止
讹(é)言:谣言,虚假的言论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沔水汤汤。诗人独立水畔,望滔滔江水东赴海,如诸侯朝宗于周室,然王室衰微之象已现。隼鸟时而疾飞时而栖止,恰似动荡时局中飘摇的邦国。

考《毛诗序》云:"《沔水》,规宣王也。"郑玄笺注指出,此诗当作于西周晚期,彼时诸侯离心,谗言四起。诗中"民之讹言"一句,暗合《史记·周本纪》所载"诸侯益疏"的记载。那"不可弭忘"的忧思,正是诗人对宗周礼乐崩坏的痛切。

细味"谁无父母"之叹,可见诗人以孝道喻忠忱。流水意象与飞隼意象交织,既见天地运行有序,又衬人世无常。末章"谗言其兴"四字,尤与《竹书纪年》"幽王时,谗慝弘多"的记载相呼应,将个人忧思升华为时代之恸。

此诗三章层层递进,由自然景象起兴,至家国忧患作结。方玉润《诗经原始》评其"忧深虑远",恰似沔水之流,表面平静而暗涌深沉,在《小雅》中独树一帜。

赏析

《沔水》以流水与飞隼起兴,构建了一幅动荡时代的忧思画卷。沔水"朝宗于海"的意象,被汉代郑玄《毛诗笺注》解读为"诸侯朝天子"的隐喻,暗含对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隐忧。那汤汤奔涌的流水,既是自然景观的描摹,更是诗人内心汹涌愁绪的外化——正如宋代朱熹《诗集传》所言:"流水犹有所归,而人不能念乱,故忧思如川流不可止"。

诗中反复出现的飞隼意象尤为耐人寻味。这种"载飞载止""载飞载扬"的猛禽,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认为象征着"君子之去留无常",其盘旋中陵的姿态,恰似诗人在乱世中无所依傍的飘零感。飞隼的自由与人的困顿形成强烈反差,明代戴君恩《读风臆评》特别指出"三章皆以飞隼取兴,正见其忧乱之心翱翔天宇而不得安"。

情感表达上呈现出递进式的焦虑。从"谁无父母"的血缘之痛,到"心之忧矣"的直抒胸臆,最终升华为对谗言兴起的政治忧患。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揭示此诗"非独忧家,实乃忧国",这种家国同构的忧患意识,在"民之讹言"的叹息中达到高潮。诗人用"不可弭忘"四字作结,正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所解:"如创伤之不可愈合",将乱世之痛永恒定格。

全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比兴交用"的手法(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评语)。流水与飞隼的意象群,构建出宏大的时空背景,而"谗言其兴"的社会现实又如利刃刺破这幅山水长卷。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使个人的忧思升华为时代的集体焦虑,成就了《诗经》中独具深度的政治抒情诗典范。

点评

沔水一诗,以流水飞隼起兴,其辞婉而多风,其意微而显。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全诗三章,前二章皆以沔水飞隼兴起,末章单就飞隼说去,而忧谗畏讥之意自见。"此论可谓得其三昧。

诗中"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八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诗·沔水》之'朝宗于海',喻意深远,有百川归海之气象,而忧思亦如流水不绝。"流水意象贯穿全篇,近人钱钟书《管锥编》独有会心:"'其流汤汤'四字,不独状水势之盛,更暗喻时局动荡,忧思汤汤不可止息。"

末章"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句,朱熹《诗集传》点明其旨:"此忧乱之诗,言讹言不止,而王不能治,我友虽敬,然谗言方兴,深可畏也。"清儒王夫之《诗经稗疏》更进一层:"飞隼率中陵之象,正喻谗人得路,君子所以有不可弭忘之忧。"

全诗比兴交叠,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言:"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沔水之忧,实乃家国之忧,飞隼之象,正是时代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