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城垣,太常寺的钟磬声穿透薄雾,将盛唐的气象凝铸成《祀圜丘乐章·肃和》的庄重诗行。开元年间,玄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这组郊庙歌辞便诞生于大唐礼乐文明的鼎盛时刻。
史载"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青词玉帛间,太乐令率众工奏《十二和》之乐。此篇位列第三,以"肃和"为名,恰如《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其义本乎肃雍,故曰肃和"。彼时太常卿韦绦奉敕修订雅乐,将周汉古礼与当代文采熔铸一炉,遂有此"日丽苍璧,烟开紫营"的华章。
字句间可见盛唐气象与古礼交融:首句"闓阳播气"暗合《周易》"乾元资始"的宇宙观,"甄曜垂明"则化用《尚书》"明明上天"的典故。那"深仁曲成"的圜宰,正是唐人以人间帝王礼仪重构的天神意象。当晨光掠过祭坛苍璧,紫烟萦绕天子帷帐,乐工们以清商雅调吟唱着"聿遵乾享"——这既是《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的遗韵,更是开元盛世"制礼作乐"的当代宣言。
《乐府诗集》卷四载此曲用于"奠玉帛"环节,在编钟与特磬的铿锵里,我们仍能想见千年前那个冬至:太祝官跪读祝文时,浑厚的颂声如何惊起南郊霜霰,将"式降鸿祯"的祈愿,永远镌刻在了盛唐的天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