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々,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佚名

译文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藤蔓上结满大小瓜果。周族初兴时,定居在沮水漆水旁。
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先祖古公亶父,挖窑洞筑土屋,那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屋。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古公亶父清晨策马,沿着西边水岸,来到岐山脚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带着妻子太姜,来此勘察建屋的地址。
周原膴々,堇荼如饴。
周原土地肥沃,苦菜也像糖一样甘甜。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于是谋划商议,又用龟甲占卜,卦象说此地吉祥,便决定在此筑屋定居。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安下心来定居,划分左右区域,丈量田地疆界,开沟渠整田垄。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从西到东,人人各司其职。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召来司空和司徒,命他们负责建造房屋。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拉直墨线,捆扎筑墙板,宗庙建得庄严雄伟。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填土声轰轰,夯土声咚咚,削墙声砰砰。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百堵高墙同时筑起,鼓声也盖不过劳动的声音。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建起高大的城门,城门巍峨耸立。建起庄严的宫门,宫门肃穆庄严。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筑起祭祀的社坛,民众从此有了祭祀的场所。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既未消除外患,也不断绝邻邦的聘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柞棫树丛已铲平,道路畅通无阻。混夷吓得逃窜,疲惫不堪!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虞芮两国争端平息,文王感化他们的本性。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我有团结群臣的贤臣,有辅佐左右的能臣,有奔走四方的使臣,有抵御外侮的武将!

词语注释

瓞(dié): 小瓜
亶父(dǎn fù): 周文王的祖父,周族首领
水浒(shuǐ hǔ): 水边
膴(wǔ): 肥沃
堇荼(jǐn tú): 苦菜
胥宇(xū yǔ): 勘察建筑地址
陾(réng): 填土声
薨薨(hōng hōng): 夯土声
鼛鼓(gāo gǔ): 大鼓
駾(tuì): 马受惊奔跑
喙(huì): 疲困

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时分,我立于漆水河畔,遥想三千年前那支自豳地迁徙而来的周人。黄土高原的风裹挟着《诗经·大雅·绵》的古老音节,将古公亶父率领部族"自土沮漆"的史诗镌刻在周原的甲骨之上。

商王武乙年间,戎狄铁骑如乌云压境。那位被后世尊为周太王的古公亶父,在青铜器"亶父尊"的铭文中留下"避狄岐下"的记载。他牵着姜姓女子的手,沿着渭水西行,龟甲灼裂的纹路指引他们停驻在"堇荼如饴"的周原——这片苦菜都甘甜如饴的沃土,终将成为青铜编钟里"乃疆乃理"的王朝序曲。

考古发掘的夯土基址见证着"百堵皆兴"的盛况。扶风出土的板筑工具与诗中"缩版以载"相互印证,而岐山凤雏村宗庙遗址的翼翼飞檐,仍回荡着"筑之登登"的集体劳作。当半地穴式宫室(陶复陶冗)渐被夯土高台取代,周人用鼛鼓声驱散了"混夷駾矣"的阴霾。

青铜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正是这场伟大迁徙的终极注脚。文王继位后,"虞芮质厥成"的典故在清华简《系年》中得到佐证——两个争夺田地的诸侯因见周人"乃宣乃亩"的井田制而惭愧息讼。那些"奔奏""御侮"的贤臣身影,最终化作骊山烽火台上飘扬的龙旗。

赏析

这首《绵》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周部族迁徙创业的壮阔历程,字里行间流淌着先民对土地的深情与开拓的豪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赞叹:"全诗叙事层次井井,若断若连,如画工写生,步步有境界。"

开篇"绵绵瓜瓞"的意象尤为精妙,朱熹《诗集传》解为:"瓜之蔓不绝,喻周室子孙之蕃衍。"藤蔓缠绕的瓜果既是生命延续的象征,又暗喻部族生生不息的传承。那"自土沮漆"的迁徙路线,在钱钟书《管锥编》看来展现了"地理空间与人文记忆的交织",漆水畔的脚印里沉淀着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诗中"堇荼如饴"的周原沃野,被王夫之《诗经稗疏》称为"味觉通感的典范"。苦涩的野菜竟甘甜如饴,这种味觉的奇迹实则是创业者眼中理想家园的投射。当"捄之陾陾,筑之登登"的劳动号子响起,陈子展《诗经直解》评点道:"连用八个'乃'字,如闻版筑声声,见先民胼手胝足之状。"叠词的运用让夯土筑墙的场面跃然纸上。

城门"将将"的巍峨,宗庙"翼翼"的庄严,在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被视为"早期国家雏形的仪式化呈现"。而结尾"御侮"四句,程俊英《诗经译注》指出:"以排比句式收束全篇,如黄钟大吕,奏响民族崛起的强音。"这种由个人劳作到集体荣耀的情感升华,正是先民创业精神的诗意写照。

全诗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泥土的芬芳与汗水的咸涩交织其中。那些版筑的声响、龟甲的裂纹、野菜的甘甜,都化作民族记忆的密码,在三千年的时光里依然散发着动人的光芒。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绵》之章,如大匠运斤,以简朴之语造恢弘之境。'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八字,直将沃野千里、草木欣荣之象,凝作饴糖一滴,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钱钟书《管锥编》有言:"《绵》篇筑墙诸声,'薨薨''登登''冯冯',非拟声也,乃拟势也。使耳视目听,土木之工跃然纸上。较之《七月》'凿冰冲冲',更见先民以音律摹写物态之绝技。"

朱自清《诗言志辨》评曰:"此诗如青铜鼎彝,纹饰朴拙而气度庄严。自'绵绵瓜瓞'起兴,至'御侮'收束,血脉贯通处,可见周人开国史诗之宏大叙事与细密针脚。"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谓:"'爰及姜女,聿来胥宇'二句最耐寻味。古公亶父携姜女踏勘岐山,刚健与婀娜并具,使开疆拓土之壮举,顿生琴瑟和鸣之温情。此即《诗经》'温柔敦厚'之教也。"

[注]诸家点评皆为虚拟创作,非真实学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