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东方天际,一道虹霓悄然垂悬,如绮纨缀于苍穹。《诗经·鄘风·蝃蝀》开篇即以"蝃蝀在东,莫之敢指"的禁忌意象,将我们带入周代礼制森严的时空。彼时虹霓被视为阴阳交媾的象征,《毛诗正义》载"夫妇过礼则虹气盛",这种自然现象被赋予深刻的伦理隐喻。
诗中"女子有行"的复沓吟唱,透露出春秋时期婚嫁制度的严苛。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女子出嫁须经历"六礼"的繁缛程序,而"远父母兄弟"的哀叹,恰与《礼记·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的记载相呼应,折射出当时女性离家的集体焦虑。
末章"怀婚姻也"的指责,实则暗合《周礼·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的古老遗风。班固在《白虎通义》中阐释:"虹者,阴阳之精也。"诗人以虹起兴,正是对"奔者不禁"的原始婚俗与新兴礼法冲突的艺术呈现。那被斥为"大无信"的女子,或许正是母系社会向父权制过渡中的最后一批自由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