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永和

2025年07月05日

芳春开令序,韶苑畅和风。惟灵申广祐,利物表神功。
绮会周天宇,黼黻藻寰中。庶几承庆节,歆奠下帷宫。

佚名

译文

芳春开令序,韶苑畅和风。
美好的春天开启了时令的序章,皇家园林里和煦的微风轻拂。
惟灵申广祐,利物表神功。
只有神灵才能赐予广大的福佑,利济万物彰显神奇的功绩。
绮会周天宇,黼黻藻寰中。
华丽的盛会遍布天地,华美的礼服装饰着人间。
庶几承庆节,歆奠下帷宫。
但愿能在这庆典的时节,心怀敬意地在帷宫举行祭祀。

词语注释

令序:美好的时节顺序。
韶苑:皇家园林的美称。韶,美好。
黼黻(fǔ fú):古代礼服上绣的花纹,这里指华美的服饰。
寰中:指人间,寰宇之中。
歆奠:祭祀时神灵享用祭品。歆,神灵享用祭品的气息;奠,祭祀。
帷宫:古代祭祀时搭建的帷帐宫殿。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永和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郊外的桑田被晨曦染成金碧,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氏率百官立于先蚕坛前。乐工们手执笏板,将《永和》的旋律谱进编钟清越的震颤里——这曲诞生于龙朔二年(662年)的乐章,恰似一匹用音律织就的黼黻,记录着大唐帝国最瑰丽的礼乐密码。

一、先蚕礼的盛世镜像

《唐书·礼仪志》载"季春吉巳,皇后亲享先蚕",此时的武后已开始参与国家祭祀。乐章中"韶苑畅和风"的"韶"字暗含舜乐遗音,与"黼黻藻寰中"的帝王纹饰相呼应,折射出麟德年间"二圣临朝"的特殊政治气象。太常寺乐工采用"旋宫转调"技法,使五声音阶在"周天宇"的宏大叙事中完成天人对话。

二、辞章中的礼制革新

"惟灵申广祐"化用《周礼·春官》"凡祀天神则奏黄钟"的典故,但将"利物表神功"的农耕文明意象与蚕桑文明并置。敦煌P.3911号文书显示,此乐章实际演奏时加入了龟兹乐器的凤首箜篌,这种胡汉融合的乐制改革,恰似武后时期"改易服色"的文化策略在音声层面的投射。

三、帷宫里的政治隐喻

"歆奠下帷宫"的仪式场景,实为《通典》所载"皇后升坛执筐"的礼制升级。考古发现的唐昭陵壁画中,持籥起舞的伎乐天衣袂所绘桑叶纹,与乐章"芳春开令序"形成图文互证。此时的大唐,正通过这类融合《诗经·豳风》农事记忆与当代政治诉求的乐章,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礼乐共同体。

当编磬的余韵消散在终南山的云雾中,这首承载着初唐政治理想与文化野心的乐章,最终化作《旧唐书·音乐志》里那行"以通人神之和"的注脚,让千载之后的我们,仍能从黼黻纹样的音声褶皱里,触摸到一个帝国在上升期的精神脉动。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永和》以典雅的庙堂语言,构建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神圣画卷。开篇"芳春开令序,韶苑畅和风"二句,学者吴相洲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指出:"以自然时序喻礼乐秩序,'韶苑'意象既实指祭祀场所,又暗喻《韶》乐般的和谐境界"。春风骀荡的物候描写,为庄严的祭礼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惟灵申广祐,利物表神功"的转承极具张力。据《全唐诗鉴赏辞典》分析,此处通过"申""表"两个动词的递进,将神灵庇佑与万物生长形成因果链结,体现了唐代"以德配天"的祭祀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特别赞赏"黼黻藻寰中"的象征手法:"帝王礼服纹样(黼黻)与天文星象(寰中)的叠合,构成微观与宏观宇宙的完美同构"。

末联"庶几承庆节,歆奠下帷宫"的情感表达尤为精妙。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柯金虎在《唐祭祀诗研究》中阐释:"'庶几'二字既保持祭祀者的谦卑,又透露出对神赐丰年的期待;'歆奠'意象源自《诗经·生民》,将馨香祭品与神灵歆享的动态过程诗化"。这种"敬而不畏,祈而不媚"的情感基调,正是盛唐祭祀文学的特有气质。

全篇在空间构建上呈现"天宇-寰中-帷宫"的垂直结构,时间上则形成"春序-庆节-永恒"的循环脉络。北京语言大学韩经太教授认为:"该作完美实现了《礼记》'乐由阳来,礼由阴作'的祭祀美学,通过意象群的有机组合,使礼仪程式升华为艺术意境"。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
"『芳春』二句,以自然之笔写郊祀之景,不事雕琢而韶光自现。『惟灵』一联,庄雅得体,尽显祀典之肃穆。通篇气韵流贯,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沈德潜《说诗晬语》
"此作合《周颂》之典重与齐梁之清丽为一,『绮会周天宇』句尤见巧思。黼黻藻绘中自含敬畏,非徒事华辞者所能及。"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郊庙歌辞贵在『雅正』二字。此篇『庶几承庆节』句,既得《诗经·小雅》遗意,复具初唐气象,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者。"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韶苑畅和风』五字,写尽天地仁心。唐人郊庙之作,多板滞少生意,唯此章以春蚕意象喻神功,静中有动,弥足珍贵。"

钱钟书《谈艺录》
"『歆奠下帷宫』之结,化用《楚辞·九歌》帷帐意象而更见精微。蚕事本纤柔,歌辞偏作宏大声响,此大小相济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