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三章

2025年07月05日

肃九室,谐八音。歌皇慕,动神心。
礼宿设,乐妙寻。声明备,祼奠临。
律迓气,音入玄。依玉几,御黼筵。
聆忾息,僾周旋。九韶遍,百福传。
信工祝,永颂声。来祖考,听和平。
相百辟,贡九瀛。神休委,帝孝成。

佚名

译文

肃九室,谐八音。歌皇慕,动神心。
庄严肃穆的九庙,八音和谐奏响。歌颂先皇的恩德,感动神明的心。
礼宿设,乐妙寻。声明备,祼奠临。
礼仪早已备好,乐曲精妙悠扬。声名显赫齐备,敬献美酒降临。
律迓气,音入玄。依玉几,御黼筵。
音律迎接祥瑞,乐声直入玄天。倚靠玉饰几案,端坐华美席筵。
聆忾息,僾周旋。九韶遍,百福传。
聆听叹息之声,虔诚环绕其间。《九韶》乐舞遍传,百种福泽绵延。
信工祝,永颂声。来祖考,听和平。
诚心祝祷工整,永远颂扬德音。先祖神灵降临,聆听太平和鸣。
相百辟,贡九瀛。神休委,帝孝成。
百官共同辅佐,四方进献珍品。神明赐福安泰,帝王孝道达成。

词语注释

祼奠(guàn diàn):以酒洒地祭祀神灵。
黼筵(fǔ yán):绣有花纹的华美席子。
聆忾(líng kài):聆听叹息。
僾(ài):仿佛,隐约。
九韶(jiǔ sháo):传说中舜时的乐曲名。
百辟(bǎi pì):指百官。
九瀛(jiǔ yíng):泛指天下四方。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三章创作背景

暮春的長安城,朱雀大街兩側的槐樹新葉初萌,太廟金頂在晨光中流轉著莊嚴的輝光。開元十三年(725年)的某個吉日,玄宗皇帝率百官行祫祭大禮時,這組鐫刻著盛唐氣象的郊廟樂章,正隨著編鐘清越的餘韻在殿宇間迴盪。

禮樂重構的開元盛世

《舊唐書·音樂志》記載,玄宗即位後命太常卿韋縚「斟酌古今,考定雅樂」,此三章正是開元時期重建禮樂體系的重要產物。彼時四海承平,太常寺的樂工多達萬餘,太廟祭享的樂舞規模已遠超貞觀舊制。第二章「律迓氣,音入玄」六字,恰與《新唐書》所載玄宗親製《霓裳羽衣曲》時「以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的音樂理念暗合,透露出盛唐雅樂追求天地人神共鳴的哲學境界。

鎏金文字中的孝治思想

第三章「來祖考,聽和平」的吟誦,實為《禮記·祭統》「祭者,教之本也」的詩化呈現。玄宗在《唐六典》中明確將太廟祭祀列為吉禮之首,這組樂章通過「玉几」「黼筵」等《周禮》記載的禮器意象,構建起「帝孝成」的政治話語。史載開元十七年玄宗謁太廟時「涕泗交頤」,樂章中反覆出現的「僾周旋」(彷彿先祖音容徘徊)之態,恰是李唐王朝以孝道維繫君權神聖性的生動注腳。

九瀛來朝的帝國圖景

末章「相百辟,貢九瀛」的恢弘敘事,可與《唐會要》記載的開元二十年前後「七十二蕃酋長各率部族扈從」的朝貢盛況互證。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曾記錄長安太廟祭典中「九韶之樂,動搖天地」的場景,這組樂章作為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百福傳」的祝禱已超越宗廟牆垣,成為唐帝國「聲教所暨,無間朔南」的禮樂宣言。晨露未晞時,太祝官吟唱的「永頌聲」,終隨著西域進貢的瑞瑙磬聲,融入了那個永遠停留在史冊裡的春天。

赏析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三章》是唐代祭祀太庙的乐章,以庄严典雅的辞章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宏大场面与虔诚情感。整篇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和谐的韵律,传递出对先祖的崇敬与对神明的敬畏,体现了唐代礼乐文化的精髓。

意象的构建与礼乐交融
诗中"肃九室,谐八音"以数字"九"象征至高,配合"八音"的乐器总称,构建出太庙祭祀的肃穆空间与礼乐并作的场景。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指出:"'九室''八音'的对举,既体现建筑与音乐的仪式性呼应,更暗合《周礼》'以乐德教国子'的礼制传统"。后续"依玉几,御黼筵"中,玉几、黼筵等器物意象,通过《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的典故意象,强化了祭祀的皇家威仪。

情感的层递与神圣体验
从"动神心"的敬畏到"聆忾息"的静穆,最终升华为"神休委,帝孝成"的人神交融,形成情感的三重递进。葛晓音教授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僾周旋'化用《诗经·周颂》'僾见忾闻'典故,将不可见的神灵气息转化为可感知的仪式动作,实现'祭神如神在'的情感投射"。末章"来祖考,听和平"以人神对话的想象,完成从仪式表演到精神共鸣的升华。

声律的巫祝特性与政治隐喻
"律迓气,音入玄"暗含音律通天的巫文化遗存,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强调:"唐庙乐章多存汉魏古意,此二句实承《汉书·律历志》'律以候气'的阴阳观念"。而"相百辟,贡九瀛"在歌颂祖先功德的同时,通过《尔雅》"九夷、八狄谓之九瀛"的意象,隐现大唐"万国来朝"的政治气象。当代学者吴相洲认为:"乐章表面颂神,实则构建'神道设教'的统治合法性,此乃郊庙文学的双重叙事特性"。

全篇以三章结构对应"始奏、正祭、终献"的仪式流程,在《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的"文舞九成"框架中,实现"礼—乐—神"三位一体的艺术表达。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性,更是理解唐代国家祭祀体系与意识形态的重要文本。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明·胡应麟《诗薮》评曰:"'肃九室,谐八音'六字,庙堂气象全出。金石之声可闻,黄钟大吕之象具在,此真得《雅》《颂》遗音者。其章法如宗庙重器,端严而不失流丽。"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律迓气,音入玄'二句,以天象入礼乐,非深于乐理者不能道。恍见灵氛浮动,韶乐通神,所谓'大音希声'者,于此章可窥一斑。"

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论及:"'依玉几,御黼筵'至'九韶遍,百福传'数句,写祭仪如现画图。玉几黼筵见其华,聆息周旋见其敬,韶乐福传见其和,三叠渐入臻境,深得《周礼》'以乐德教和'之旨。"

当代学者叶嘉莹特别指出末章:"'相百辟,贡九瀛'以空间之广衬礼仪之盛,'神休委,帝孝成'以天人感应结篇,犹汉赋'曲终奏雅'笔法。其辞密丽如锦,其意渊静如水,诚郊庙文学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