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钧天舞

2025年07月05日

承天抚箓,纂圣登皇。遐清万宇,仰协三光。
功成日用,道济时康。璇图载永,宝历斯昌。
日月扬晖,烟云烂色。河岳修贡,神祇效职。
舜风攸偃,尧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浃宙。
奉扬先德,虔遵曩狩。展义天扃,飞英云岫。
化逸王表,神凝帝先。乘云厌俗,驭日登玄。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钧天舞
郊庙祭祀之歌·太庙乐章·钧天舞
承天抚箓,纂圣登皇
秉承天命执掌符箓,继承圣德登临帝位
遐清万宇,仰协三光
远方疆域皆得清平,上应日月星辰之光
功成日用,道济时康
功业成就日用平常,大道施行时世安康
璇图载永,宝历斯昌
天象图录长存久远,国运历法从此昌盛
日月扬晖,烟云烂色
太阳月亮散发光辉,烟霞云霓绚烂多彩
河岳修贡,神祇效职
山河五岳进献贡品,天地神灵各尽职守
舜风攸偃,尧曦先就
舜帝仁风化育万物,尧时光辉率先普照
睿感通寰,孝思浃宙
圣明感应通达寰宇,孝心思念充满天地
奉扬先德,虔遵曩狩
尊奉弘扬先祖美德,虔诚遵循往昔典章
展义天扃,飞英云岫
展现道义如天门开,英才辈出似云绕峰
化逸王表,神凝帝先
教化超逸王者风范,精神凝聚上古帝德
乘云厌俗,驭日登玄
驾云升腾厌倦凡尘,驱日飞行直上玄天

词语注释

箓(lù):帝王自称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三光:日、月、星的合称
璇(xuán)图:天象图录,象征天命
宝历:国运历数,指王朝气运
神祇(qí):天神与地神的合称
攸偃(yōu yǎn):化育止息
浃(jiā)宙:充满宇宙
曩(nǎng)狩:往昔的典章制度
天扃(jiōng):天门,喻指至高境界
云岫(xiù):云绕山峦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钧天舞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命张说改制郊庙乐章,以彰显盛唐气象。《钧天舞》作为享太庙乐章之一,实为祭祀先祖时所用的雅乐舞曲,其名取自《列子·周穆王》"钧天广乐,帝之所居",暗喻此乐乃天界仙音,非凡俗可闻。

乐章以"承天抚箓,纂圣登皇"开篇,呼应玄宗"先天政变"后继承大统的历史。彼时唐朝经贞观之治、武周革新至开元盛世,词中"璇图载永,宝历斯昌"正是对"开元之治"的礼赞。张说以"日月扬晖,烟云烂色"的瑰丽意象,将自然祥瑞与政治清明相勾连,延续《诗经·颂》"美盛德之形容"的传统。

"舜风攸偃,尧曦先就"二句尤见匠心。玄宗曾命人绘《无逸图》于殿壁,自比尧舜。此处以舜风偃草、尧日普照喻帝王德化,暗合《尚书·舜典》"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圣王叙事。末章"乘云厌俗,驭日登玄"更将祭祀升华至天人感应之境,与汉代《郊祀歌》"登蓬莱,结无极"的升仙想象一脉相承。

此乐章实为盛唐礼乐重建的重要标本,既承《周礼》"以乐舞教国子"的雅正传统,又融初唐宫廷诗的富丽气象,在"神祇效职""孝思浃宙"的庄严咏叹中,完成对皇权合法性的诗意建构。

赏析

这首《钧天舞》以恢弘的笔触勾勒出盛唐祭祀太庙时的神圣图景,通过天地人神的交响,展现了王朝承天受命的合法性与太平气象。全诗贯穿着"天人感应"的哲学内核,意象群如"璇图""宝历""日月""河岳"等,皆源自《尚书》《周易》等经典,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象征体系。

空间意象的神圣叠映
诗中"万宇""三光""河岳""云岫"等意象形成垂直空间结构:日月星辰为天象层,山河烟云为自然层,璇图宝历为人文层。这种布局暗合《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祭祀传统,学者傅璇琮指出:"唐代郊庙诗惯用空间并置手法,将帝王功业投射到宇宙秩序中,形成‘天地人神共鉴’的审美效果"(《唐代文学研究》第3卷)。

时间维度的永恒追求
"载永""斯昌""扬晖""烂色"等词构建出流动的时间长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舜风尧曦’的典故运用,将当下帝王德政纳入圣王谱系,形成‘超时间性’的永恒在场,这正是唐代颂圣诗的核心修辞策略"(《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诗中"孝思浃宙"四字尤见精妙,《毛诗正义》解"浃"为"彻也",此处形容孝德贯通古今,与《孝经》"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形成互文。

宗教情感与政治隐喻
"神凝帝先""驭日登玄"等句透露出浓厚的道教色彩。唐代文学研究专家葛晓音指出:"盛唐太庙乐章常杂糅道教升仙意象与儒家孝治思想,如‘乘云厌俗’实化用《庄子·逍遥游》,却用以歌颂帝王‘恭己南面’的圣德"(《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这种"神圣性转移"手法,将宗教体验转化为政治认同,形成"祭如在"的庄严氛围。

全诗以"登皇—效职—登玄"为暗线,完成从人间到天庭的象征性飞升。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柯庆明曾评:"六朝以降的庙堂文学至唐代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平衡,此篇四言句式如钟磬铿鸣,双声叠韵词‘攸偃’‘先就’等,模拟了祭祀乐舞的节奏感,堪称‘声诗互证’的典范"(《中国文学的美感》)。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篇曰:"'璇图载永,宝历斯昌'八字,如黄钟大吕之鸣,郊庙之音正始元声。其辞简而赅,其义邃而显,尽得汉魏乐府遗韵。"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日月扬晖,烟云烂色'二句,状开国气象如在目前。后段'乘云厌俗,驭日登玄'更作凌云之笔,此真所谓'颂不忘规'者。"

近代学者龙榆生《唐宋乐府考》谓:"《钧天舞》章法极密——首叙承天受命,中陈祥瑞武功,末以神化玄远作结。'舜风攸偃,尧曦先就'十字,将贞观之治比隆上古,可谓善于立言。"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中特别激赏:"'化逸王表,神凝帝先'二语,实得道家冲虚之妙。唐代郊庙歌辞能兼庄雅与灵动者,此篇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