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

2025年07月05日

雍雍盛典,肃肃灵祠。宾天有圣,对日无期。
飘飖羽服,掣曳云旗。眷言主鬯,心乎怆兹。

佚名

译文

雍雍盛典,肃肃灵祠
庄严盛大的典礼,肃穆神圣的祠堂
宾天有圣,对日无期
太子已升天为圣,再见之日遥遥无期
飘飖羽服,掣曳云旗
羽衣随风飘动,云旗迎风招展
眷言主鬯,心乎怆兹
怀念主持祭祀的太子,心中充满悲伤

词语注释

雍雍(yōng yōng):形容庄严和谐的样子
肃肃(sù sù):形容肃穆庄严的样子
宾天(bīn tiān):指帝王或太子去世,升天为宾
飘飖(piāo yáo):飘动摇曳的样子
掣曳(chè yè):牵引,拉拽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香酒,这里代指祭祀

创作背景

诗词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创作背景

唐风浩荡,礼乐粲然。此篇《迎俎酌献》乃唐代郊庙祭祀乐章,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组诗之一,专为懿德太子李重润之庙祭所作。

历史渊源
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李显嫡长子,因触怒武则天而被赐死,年仅十九。神龙政变后,中宗复位,追封其为"懿德太子",并立庙享祭。唐代宗庙祭祀极重礼乐,此乐章即用于迎俎(祭品)与酌献(奠酒)环节,以音乐与诗文沟通人神,寄托哀思。

文学意境
"雍雍盛典,肃肃灵祠"开篇即显皇家祭祀之庄严,钟鼓齐鸣中,灵祠肃穆;"宾天有圣,对日无期"暗喻太子早逝如宾于天,而祭者长怀无尽之悲。后联"飘飖羽服,掣曳云旗"以仙家意象写祭祀仪仗,羽衣云旗仿若接引神灵;末句"眷言主鬯,心乎怆兹"直抒主祭者奉酒时的怆痛,鬯(祭祀香酒)与泪同斟,家国哀思尽在其中。

礼乐深意
此章承《周礼》"以乐德教和"之旨,融《诗经》雅颂体式,字字如圭璧,句句合宫商。唐代宫廷诗人以精炼文字,将政治悲剧转化为礼乐美学,使懿德太子之冤屈,在钟磬声中升华为永恒的仪式记忆。

赏析

这首诗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祭祀懿德太子的盛大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切的追思与哀悼之情。

"雍雍盛典,肃肃灵祠"开篇即营造出肃穆庄严的氛围。"雍雍"形容礼仪的和谐盛大,"肃肃"则突出祠庙的庄严肃穆,叠词的运用增强了音韵之美。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诗人通过音韵的精心安排,使祭祀的庄严氛围跃然纸上。"

"宾天有圣,对日无期"二句情感深沉。"宾天"指太子已逝,成为天上的宾客;"对日无期"则表达了再也无法相见的无尽哀思。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点道:"此二句将生离死别之痛表达得含蓄而深刻,体现了唐人悼亡诗的特有韵味。"

"飘飖羽服,掣曳云旗"转而描绘祭祀场景的灵动之美。羽服飘飘,云旗招展,既写实又富有想象,仿佛太子的英灵在天际翱翔。文学评论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称赞:"诗人以动态的意象打破祭祀场景的凝重,赋予诗歌以飞动之美。"

末句"眷言主鬯,心乎怆兹"直抒胸臆。"主鬯"指主持祭祀的太子,"怆兹"则直接道出内心的悲痛。《全唐诗鉴赏》对此评析:"结尾处情感由含蓄转为直露,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自然过渡,体现了诗人真挚的哀思。"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四言句式简洁有力,庄重典雅;意象选择上虚实相生,既有"灵祠"、"云旗"等具体物象,又有"宾天"、"无期"等抽象概念;情感表达上由外而内,从庄严的祭祀场景逐步深入到内心的哀伤。正如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所说:"此诗完美体现了唐代祭祀诗的特点,在谨严的形式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飘飖羽服,掣曳云旗』二句,以虚笔写神韵,恍见仙袂飘举于九霄。『眷言主鬯』一转,人间礼器与天界仪仗相映,『心乎怆兹』结得沉郁,是谓『以乐景写哀,倍增其恻』。"

钱钟书《谈艺录》论:
"郊庙乐章贵在庄而不板,此篇『肃肃灵祠』与『对日无期』形成时空张力,肃穆中见苍茫。『宾天有圣』用典如盐著水,汉魏风骨潜行于初唐律度。"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通篇以短促入声韵贯穿,如磬击清庙。『雍雍』『肃肃』叠字生庄严气象,而末句『怆』字忽作去声,似礼成后一声幽叹,暗合懿德太子悲情身世。"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
"迎俎酌献本为仪式环节,诗人却以『羽服』『云旗』化实为虚,将祭祀场景升华为天人交感之境。『对日无期』四字尤妙,既言太子如日陨落,又暗喻祭祀日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