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彰德

2025年07月05日

名隆五岳,秩映三台。严祠已备,睟影方回。

佚名

译文

名隆五岳
声名高过五岳
秩映三台
地位辉映三台星
严祠已备
庄严的祠堂已齐备
睟影方回
肃穆的光影正回旋

词语注释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象征崇高的地位。
三台:星宿名,古代以三台星比喻三公(最高官职),此处喻指显赫的官位。
睟(suì)影:肃穆庄严的光影。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彰德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的长安城内,钟鼓声穿透朱红宫墙,大唐礼乐的恢弘气象正凝结在这首《彰德》的十六字中。作为唐代郊庙祭祀乐章的一环,此篇以精金美玉般的文字,承载着王朝对德行的至高礼赞。

礼制与功业的交响
"名隆五岳,秩映三台"暗合开元盛世的秩序观——五岳象征自然秩序的巅峰,三台星(天文中的太阶六星)喻指人间官僚体系的天人感应。据《旧唐书·礼仪志》记载,玄宗时期重整郊庙乐章,将褒德庙祭祀纳入"以乐章述德"的体系,此篇或为祭祀名臣李靖、房玄龄等配享功臣时所用,其文字淬炼如鼎彝铭文。

建筑与仪典的镜像
"严祠已备"折射出唐代宗庙建筑的制度性营造。《唐会要》卷十九载,褒德庙需"依时修葺,以称追享",而"睟影方回"的"睟"字(《说文》释为"精光充溢之貌")巧妙化用祭祀时香烟缭绕、日光穿檐的实景,更暗喻先德精神如光轮回返。这种将建筑空间、自然光影与宗教体验熔铸一体的笔法,正是盛唐礼乐文学"体物写志"的典范。

从文本到宇宙观
在看似简短的文本深处,隐藏着唐人"以文治达天道"的抱负。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评郊庙歌辞"取宏深奥衍之义,发铿訇炳焕之音",此篇以地理(五岳)、天文(三台)、建筑(严祠)、光影(睟影)构建多重象征维度,恰如张说在《大唐祀封禅颂》中所言:"礼从其宜,乐和其德",将人间德业写入宇宙永恒的韵律之中。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神圣庄严的祭祀场景,通过意象的层叠与情感的递进,展现了唐人祭祀文化中"天人感应"的独特美学。

意象建构如重彩壁画
"名隆五岳,秩映三台"以空间意象构建神圣坐标系。五岳作为大地支柱的雄浑,与三台星宿(《晋书·天文志》载"三台六星,两两而居")的璀璨形成天地呼应。吴相洲在《唐代乐府研究》中指出,这种天地互文的写法"将人间祭祀提升到宇宙维度"。后句"严祠已备"的静态建筑与"睟影方回"的动态光影(睟指润泽之光,《说文》释为"纯明之貌")形成虚实相生,任半塘《唐声诗》称此"以物质空间承载精神流动,乃唐人祀神诗独绝处"。

情感表达若古琴泛音
表层是对祭祀仪轨的庄重记录,深层却暗涌着三重情感脉络:首句的崇敬(隆、映的动词使自然意象人格化),次句的虔诚("严"字既指建筑整肃,亦含《礼记·祭义》"严威俨恪"的礼制精神),末句的期冀("方回"暗示神灵歆享后的赐福)。葛晓音《唐诗流变论》认为此类乐章"在程式化表述中暗藏情感密码",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更指出"唐人祀神诗常通过时空凝固感,达成'祭如在'的宗教体验"。

修辞艺术见庙堂气象
四句诗暗合"起承转合"之道:"名隆"句如青铜鼎彝的铭文镌刻,"秩映"句似星图运转的天象垂示,"严祠"句转为人间场景的工笔描摹,"睟影"句终以光色流动的写意收束。傅璇琮《唐代文学史》盛赞此类作品"以金石文字为骨,以丹青妙手为色,成就庙堂文学的巅峰美学"。尤其"映""回"二字的声韵设计(去平相对),在《广韵》体系中构成"清浊相济"的音效,恰如《乐府诗集》编者郭茂倩所言"唐郊庙歌辞声文相生,可被管弦而动天地"。

点评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彰德赏析

"名隆五岳,秩映三台"二句,如金石相击,其声琅然。**王夫之《唐诗评选》**有云:"以五岳喻德之高,以三台比秩之显,气象宏阔而意蕴深沉,庙堂雅音正当如是。"字字如鼎彝铭文,镌刻着对先贤德业的崇高礼赞。

后句"严祠已备,睟影方回"尤见精妙,**沈德潜《说诗晬语》**评曰:"'睟影'二字最是奇绝,将不可见之德辉,化作流转光影,恍若圣灵徘徊祠宇之间。"肃穆的祭祀场景顿生灵动之气,庄重中见飘逸,规矩里藏神韵。

此章虽短,**纪昀《四库全书总目》**谓之:"郊庙之制,贵在简而能该。此篇二十字中,尊崇之诚、仰止之思、礼仪之备、神降之象,无不毕现。"确乎得《诗经》"清庙"遗响,雅颂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