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中,长安城的朱雀大街被晚霞染成赭色,掖庭宫的飞檐斗拱投下深深阴影。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寒食节,一队身着玄色祭服的乐工正捧着鎏金编钟走向节愍太子庙,他们的绶带在春风中翻飞如蝶。这首《迎神》乐章,便诞生于唐玄宗为爱子李瑛举行的盛大祭祀中。
史载李瑛因"构异谋"被废为庶人后赐死,玄宗晚年追悔,下诏以"太子礼"改葬。当鎏金香炉升起袅袅青烟时,太常寺的乐工们以"储后望崇"起调,将帝王家难以言说的悔痛化作绵长音律。"仙袂云会"的绮丽想象背后,是《旧唐书》记载的"上发精骑三千为卫"的隆重仪仗,那些缀满珍珠的灵旗在暮春的风里猎猎作响,恍若电光划破云翳。
诗人用"煌煌"二字勾勒出的不仅是祭祀的金碧辉煌,更是《唐会要》里"帝亲制神道碑文"的痛切深情。那些被晨露打湿的玉琮、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的青铜簋,都成了盛唐宫廷里最哀艳的注脚——当编钟的余音消散在庙堂梁柱间,一个父亲终究在礼乐典章中,为早逝的儿子寻回了储君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