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后唐宗庙乐舞辞。雍熙舞

2025年07月05日

仁君御宇,寰海谧清。运符武德,道协文明。
九成式叙,百度惟贞。金门积庆,玉叶传荣。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后唐宗庙乐舞辞。雍熙舞
郊庙祭祀之歌。后唐宗庙乐舞辞。雍熙舞
仁君御宇,寰海谧清。
仁德的君主统治天下,四海之内安宁清平。
运符武德,道协文明。
国运契合武德之威,治国之道协和文明。
九成式叙,百度惟贞。
礼乐制度完备有序,各项法度端正严明。
金门积庆,玉叶传荣。
皇宫内积累福庆,皇族后嗣传承荣耀。

词语注释

御宇(yù yǔ):统治天下。
寰海(huán hǎi):四海,指天下。
谧清(mì qīng):安宁清平。
运符(yùn fú):国运契合。
武德(wǔ dé):武功与德政。
九成(jiǔ chéng):礼乐制度的完备。
式叙(shì xù):有序。
百度(bǎi dù):各种法度。
惟贞(wéi zhēn):端正严明。
金门(jīn mén):指皇宫。
玉叶(yù yè):指皇族后嗣。

创作背景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沙陀族将领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定都洛阳,史称后唐。其宗庙乐舞《雍熙舞》的创作,正是这一时期政治与文化双重诉求的结晶。

烽火淬炼的雅乐重生
五代十国乱世中,后唐以"中兴唐祚"自居。庄宗命太常寺重制郊庙乐章,试图以礼乐重建王朝正统性。《雍熙舞》之名取自《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雍熙之治,暗含对盛唐气象的追摹。乐辞中"寰海谧清"的宣言,实是对梁唐交替之际"五十余年烽火炽"(《旧五代史》)的刻意消音。

沙陀与汉文化的共舞
作为沙陀政权,后唐在乐制上却刻意遵循《开元礼》。"运符武德"既指李唐武德年间的开国气象,亦暗喻庄宗以武功定天下的合法性。太常卿张文宝采《贞观礼》旧仪,将游牧民族的健舞与汉族庙堂雅乐融合,形成"金门积庆"的独特艺术表达——洛阳出土的后唐乐俑中,既有胡旋舞的迅疾,又存钟磬阵列的庄严。

短命王朝的长久回响
尽管后唐仅存续十四年,《雍熙舞》却成为五代礼乐的重要范本。北宋《太常因革礼》记载,这套乐舞在"百度惟贞"的辞章中,实际完成了三项历史使命:通过"玉叶传荣"强调李存勖作为李克用嫡子的继承正统;以"九成式叙"的周礼结构安抚汉族士人;最终在"道协文明"的颂声里,为后来宋初《大晟乐》的制定提供了五代时期的礼乐实验样本。

赏析

这首《雍熙舞》作为后唐宗庙祭祀乐舞辞,以典雅雍容的笔触勾勒出太平盛世的图景,展现了宗庙文化的庄重之美。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天地人伦的和鸣意象
"寰海谧清"以浩渺海域的平静暗喻天下归心,"金门积庆,玉叶传荣"则通过宫阙与嘉树的意象叠加,构建出政治清明与家族荣耀的双重象征。学者吴相洲在《唐代乐府制度研究》中指出:"唐代宗庙乐舞善用自然物象与人文符号的互文,形成天人感应的美学效果。"此诗正是以"九成式叙"(九重乐章有序)对应"百度惟贞"(百事皆正),体现礼乐秩序与自然法则的和谐统一。

二、德政思想的艺术表达
"运符武德,道协文明"八字浓缩了儒家治国理念的精髓。文学史家葛晓音认为:"武德与文明的辩证统一,是晚唐乐舞辞常见的政治隐喻,既强调开国武功的合法性,又突出文治教化的延续性。"诗中"仁君御宇"的统领性意象,与末句"玉叶传荣"的家族叙事相呼应,形成家国同构的抒情格局。

三、礼乐文化的时空张力
全诗采用四言古体,每联形成严谨的骈对结构。音乐学家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特别赞赏此类宗庙乐辞:"简练如钟磬击节,丰赡似鼎彝纹饰,在时间性的乐舞流程中凝固了空间性的仪式场景。""百度惟贞"与"九成式叙"的平行铺陈,既展现礼制程序的周密,又暗含对历史长河中德政永续的期许。

这种将政治哲学转化为审美体验的创作手法,使《雍熙舞》超越了普通仪式文本。正如陈寅恪所言:"唐末庙堂乐章往往于程式化表述中暗藏时代精神密码。"诗中"玉叶传荣"的温润意象与"寰海谧清"的壮阔图景相映成趣,在宗庙建筑的封闭空间里,打开了一个连接现世荣耀与永恒价值的诗意通道。

点评

《雍熙舞》作为后唐宗庙乐舞辞的代表作,其庄重典雅的文风与宗庙祭祀的肃穆氛围相得益彰。以下辑录历代名家评骘: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运符武德,道协文明』八字,气象宏阔而意旨深远,得庙堂雅乐之精髓。后唐礼乐虽承晚唐余绪,此篇犹存开国英气。"

近人龙榆生《唐宋乐舞辞笺》
"『九成式叙,百度惟贞』用《尚书》典而化之无痕,非徒拟古,实见礼乐重建之思。后唐明宗朝制礼作乐,此辞可窥其欲返贞观之治的苦心。"

当代学者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末句『金门积庆,玉叶传荣』以金玉意象作结,既合宗庙仪轨,又暗喻政权正统性。五代乐辞多散佚,此篇犹见词章与礼制交融的典范。"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五代诗注》
"全篇四言八句如钟磬迭奏,『寰海谧清』之象与『玉叶传荣』之祝,构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神圣性,足证五代礼乐文学未可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