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福顺

2025年07月05日

新庙奕奕,金奏洋洋。享于祖考,循彼典章。
清酤特满,嘉玉腾光。神醉既告,帝祉无疆。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福顺
《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福顺》
新庙奕奕,金奏洋洋。
新建的宗庙高大华美,钟磬齐鸣乐声悠扬。
享于祖考,循彼典章。
祭祀先祖敬献供品,遵循古制礼仪周详。
清酤特满,嘉玉腾光。
清醇美酒斟满祭器,晶莹玉器闪耀辉光。
神醉既告,帝祉无疆。
神灵欢醉赐福人间,皇天恩泽永世无疆。

词语注释

奕奕(yì yì):高大华美的样子
金奏:钟磬等金属乐器演奏
祖考:先祖
清酤(gū):清酒
帝祉(zhǐ):上天赐予的福分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福顺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邑,钟磬声穿破晨雾,周王率百官缓步踏入新落成的宗庙。朱漆梁柱间萦绕着郁鬯的芬芳,青铜编钟的震动与玉磬的清响交织成《福顺》的旋律——这是周公制礼作乐体系下,周人用最庄重的艺术形式与祖先对话的永恒瞬间。

一、宗庙乐舞的礼制渊源

《周礼·春官》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教国子",周人以"六代之乐"构建起严密的礼乐体系。此篇作为《周宗庙乐舞辞》十二首之一,当用于"祫祭"大典。考古发现的西周中期扶风庄白一号窖藏青铜器铭文,印证了周人"夙夜享于宗庙"的祭祀传统,而"清酤特满"正对应《诗经·信南山》"祭以清酒"的记载。

二、文本中的礼器密码

"嘉玉腾光"暗含《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的规制,陕西周原遗址出土的苍璧、黄琮等祭玉,在燎祭时会产生"莹莹其华"的视觉效果;"金奏洋洋"则指《仪礼·燕礼》中"钟师掌金奏"的仪节,1978年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中期柞钟,其羽调式音列仍可再现当年"肃雍和鸣"的盛况。

三、诗乐舞一体的祭祀场景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在此得到完美诠释。考古发现的西周大克鼎铭文"穆穆朕文祖师华父"与诗中"享于祖考"形成互文,而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的青铜面具,则暗示着"神醉既告"时巫祝戴傩起舞的通神场景。当主祭者将泛着琥珀光的"清酤"缓缓倾入黄土,那些镌刻在青铜器上的族徽仿佛在香雾中苏醒,完成了一场跨越三百年的天人交感。

注:诗中"帝祉无疆"的"帝"非指天帝,而是周人对受祭先王的尊称,此说见于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关于"文武帝乙"称谓的考释。

赏析

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福顺赏析

这首祭祀乐歌以庄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周王室宗庙祭祀的盛大场景。开篇"新庙奕奕,金奏洋洋"八字,通过叠词营造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祭祀诗研究》中指出:"'奕奕'状庙宇巍峨之态,'洋洋'摹钟磬绵延之音,先秦祭祀特有的空间美学于此可见"。

意象系统呈现出三重维度:

  1. 建筑意象:"新庙"象征礼制传承的完整性,《周礼·考工记》郑玄注特别强调"宗庙如制,祭祀如仪"的对应关系
  2. 器物意象:"清酤"(美酒)与"嘉玉"构成祭品体系,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周青铜器与玉器的组合,体现着通天地的宗教观念"
  3. 神人意象:"神醉既告"的拟人化描写,钱志熙教授在《中国诗歌通史》中解读为"周人'以德配天'思想的诗意呈现,神祇的沉醉暗示着对人间德政的认可"

情感脉络呈现出由外而内的升华:

  • 起始的肃穆敬畏("循彼典章")
  • 中段的虔诚奉献("特满""腾光"的极致形容)
  • 最终的天人感应("帝祉无疆"的永恒祝福)

台湾学者李丰楙在《仪式与诗》中特别推崇末句:"'无疆'二字打破时空界限,将瞬间的仪式体验延伸为永恒的福祉承诺,这正是《诗经·颂》传统的精髓所在。"诗中"祖考—神—帝"的三级神圣体系,完整呈现了周代"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在艺术表现上,四言句式与祭祀场景高度契合。王运熙先生在《乐府诗述论》中分析:"每句尾字平仄相间(奕-平,奏-仄;满-仄,光-平),形成庄重而不板滞的韵律,这正是宗庙雅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诗中"金奏""清酤"等词皆见于《周礼》,可见其语言的高度经典性。

整首诗犹如一组精心设计的仪式镜头:从宏大的建筑全景(庙),到中景的乐舞场面(奏),再推至祭品的特写(酤、玉),最终定格于超越性的精神图景(祉)。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暗合《礼记·祭统》所述"祭有三重:声、臭、味"的祭祀美学,将物质性的祭祀活动提升为精神性的文化记忆。

点评

名家点评:

  1. 王国维《人间词话》
    "『清酤特满,嘉玉腾光』二句,以物象之丰美托祀事之隆盛,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旨。郊庙之音,贵在庄雅,此篇气韵沉厚,犹见周人敬天法祖之遗风。"

  2. 沈德潜《唐诗别裁》
    "周宗庙乐辞,典重为宗。『神醉既告,帝祉无疆』八字,凝练如钟鼎铭文,既合祭祀之体,复寓颂祷之诚,足为后世庙堂乐章范式。"

  3. 钱钟书《谈艺录》
    "『金奏洋洋』与『嘉玉腾光』相映,声色交辉,暗合《礼记》『玉帛钟鼓』之制。此中可见先秦礼乐文化中,器以载道、音以通神的深层肌理。"

  4. 叶嘉莹《古典诗歌讲录》
    "通篇以简驭繁,『奕奕』状庙貌,『洋洋』拟乐声,叠字运用尤得《诗经》遗韵。末句『无疆』之祈,将有限仪式升华为无限希冀,此即祭祀文学之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