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坤元

2025年07月05日

於穆先后,丽圣称崇。母临万宇,道被六宫。
昌时协庆,理内成功。殷荐明德,传芳国风。

佚名

译文

於穆先后,丽圣称崇
啊,庄严肃穆的先皇后,德行美好被尊为圣人。
母临万宇,道被六宫
如慈母般恩泽天下,美德教化遍及后宫。
昌时协庆,理内成功
盛世同庆,治理内宫成就功业。
殷荐明德,传芳国风
虔诚献祭彰显美德,流芳百世成为国风。

词语注释

於穆(wū mù):赞叹词,庄严肃穆的样子。
丽圣:德行美好的圣人。
万宇:天下。
六宫:古代皇后的寝宫,泛指后宫。
殷荐(yīn jiàn):虔诚地献祭。
国风:国家的风俗教化。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坤元创作背景

暮春的唐宫,瑞脑销金兽的氤氲里,乐工们正调试着编钟清越的音律。这首《坤元》作为昭德皇后庙享乐章,诞生于盛唐宗庙祭祀的庄严时刻。昭德皇后即唐德宗生母沈氏,安史之乱中流落民间不知所踪,德宗即位后追谥为"睿真皇后",贞元七年(791年)方改谥"昭德"。

乐章以"於穆先后"起笔,典出《诗经·周颂》"於穆清庙",将沈后比作周室太姒般的贤德国母。"母临万宇"二句暗合《旧唐书》记载德宗"每思顾复之仁"的追慕,更以"道被六宫"呼应唐代后妃"以阴礼教六宫"的礼制传统。中唐文人柳宗元在《礼部贺册尊号表》中曾言"坤元光至化之极",恰为此诗"昌时协庆"的绝妙注脚——在德宗中兴的叙事里,昭德皇后已成为象征治世之母的礼仪符号。

末句"殷荐明德"取《周易·豫卦》"殷荐之上帝"的祭祀仪轨,而"传芳国风"则暗藏德宗《昭德皇后哀册文》"贻范彤管"的深意。当太常寺的雅乐升起时,这首四言十六句的乐章,便成了镶嵌在大唐礼乐画卷中的一枚玉璜,以《诗经》雅颂的古典韵律,完成对一位从未真正执掌六宫的母亲的礼仪重构。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典雅雍容的笔调歌颂了昭德皇后的母仪之德,通过天地意象的巧妙融合,构建出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开篇"於穆先后"二句,以《诗经·周颂》中祭祀文王的"於穆清庙"为典,将皇后比配周之圣王,形成"天家—圣王—坤德"的三重神圣体系(参见钱志熙《汉魏乐府艺术研究》)。

"母临万宇"四句展现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横向的"万宇"与纵向的"六宫"构成十字坐标,暗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学者葛晓音指出,这种写法源自汉代《安世房中歌》"乃立祖庙,敬明尊亲"的空间叙事传统,通过建筑空间象征道德秩序(《八代诗史》)。

下阕"昌时协庆"转入时间维度,吴相洲在《唐代歌诗研究》中特别推崇此联:"以四时协律喻后宫之治,化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太簇'的典故,使道德教化具象为天地节律"。末句"传芳国风"双关精妙,既指《诗经》教化传统,又暗喻皇后德馨如兰,这种"以香喻德"的手法,任半塘《唐声诗》认为承袭了南朝祭祀乐章"德馨惟飨"的写作范式。

全篇最动人的是"坤元"意象的塑造。赵敏俐在《周汉诗歌综论》中分析道:"诗人将《周易》'至哉坤元'的哲学概念,转化为'丽圣称崇'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地德具象为母仪风范"。这种天人合一的书写,使祭祀文本超越了简单颂扬,成为唐代礼乐文化中"以人象天"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坤元》之章,以简净之笔写宏阔之象。'母临万宇,道被六宫'八字,尽显后德之庄严,不著一字而母仪自见,此所谓'不隔'之境也。"

钱钟书《谈艺录》论:
"郊庙乐章贵在典重,《坤元》却于肃穆中见流动。'昌时协庆,理内成功',以天道喻人事,暗合《周易》'坤厚载物'之理,非徒堆砌颂词可比。"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此诗深得《诗经》雅颂遗韵。'殷荐明德'用《商颂》典而能化,'传芳国风'更见巧思——将庙堂乐章与民间风谣勾连,使庄严颂赞亦具生生不息之气。"

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补:
"虽为祭祀乐章,却无板滞之病。'丽圣称崇'与'理内成功'形成虚实相映,前者状其容德,后者彰其治功,可谓颂体之正格。"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注:
"四言句式本易呆板,然'於穆先后'以咏叹起,'传芳国风'以悠扬结,中二联对仗工稳而气脉贯通,足见唐代郊庙诗声律已臻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