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康顺

2025年07月05日

鸿钧广运,嘉节良辰。列辟在位,万国来宾。
干旌屡舞,金石咸陈。礼容既备,帝履长春。

佚名

译文

鸿钧广运,嘉节良辰。
天地运转不息,美好的节日与良辰。
列辟在位,万国来宾。
众臣位列朝堂,万国使节前来朝贺。
干旌屡舞,金石咸陈。
旌旗频频舞动,钟磬乐器一齐奏响。
礼容既备,帝履长春。
礼仪庄重齐备,愿皇帝福寿绵长。

词语注释

鸿钧(hóng jūn):指天地或大自然。
列辟(liè pì):指众位王侯或大臣。
干旌(gān jīng):古代旗帜的一种,用于仪仗。
金石(jīn shí):钟磬等乐器的统称。
礼容(lǐ róng):礼仪的容貌或规范。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康顺创作背景

当青铜器的纹饰还在镌刻周礼的庄严,当编钟的余音仍在洛水畔萦绕,《康顺》乐章便在这礼乐文明的鼎盛时代诞生。周人以"鸿钧广运"开篇,将天地化育之功铸成诗行——彼时成康之治的余晖未散,诸侯携玉帛而至镐京,九鼎前的黼黻纹在朝阳中闪烁,恰如《礼记·明堂位》所载"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的盛世图景。

"干旌屡舞"的盛况,实为周代飨礼的活态呈现。《周礼·春官》载"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那些执羽籥而舞的伶人,那些列于阼阶的诸侯,都在青铜铭文与竹简的缝隙里,与诗句中的"列辟在位"遥相呼应。太史公在《史记·周本纪》中描绘的"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正是这般"帝履长春"的注脚——当宗庙的熏香缠绕着雅乐的宫商,当"金石咸陈"的仪式感穿透三千年时光,我们仍能触摸到那个以礼乐为经纬的王朝心跳。

这般雍容典丽的辞章,必诞生于周王室最辉煌的仪典时刻。据《毛诗正义》考,周代郊庙歌辞多由太师挚率瞽蒙诵唱,而《康顺》特有的端严气象,或为周公制礼作乐时亲定,亦或是成王"践阼而治"时的祭祀遗音。那些"万国来宾"的字句,恰与何尊铭文"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的青铜誓言互为表里,共同编织出华夏最早的礼乐文明图谱。

赏析

《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康顺》作为周代宫廷雅乐的典型代表,以庄严典雅的笔触勾勒出王朝祭祀的盛大场景。全诗四联八句,如青铜器上的错金纹样,在简练中透露出周礼的雍容气度。

**"鸿钧广运,嘉节良辰"**开篇即以宇宙意象奠定恢弘基调。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祭祀诗研究》中指出,此处"鸿钧"暗喻天道运转,将人间祭祀与自然法则相贯通,形成"天人相谐"的深层意蕴。而"嘉节"二字,据《周礼注疏》考释,特指冬至祭天的重要节令,时空的特定性赋予仪式神圣色彩。

中联**"列辟在位,万国来宾"通过空间排列展现权力秩序。文史专家扬之水在《诗经名物新证》中特别推重"列辟"的视觉呈现:"诸侯如林,依序而立,这种严整的阵列本身即构成礼制的物化象征"。"干旌屡舞,金石咸陈"**则活化祭祀场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中国诗歌通史》评点此句:"干戚之舞与钟磬之音交织,形成视听通感的艺术效果,其中'屡'与'咸'的副词运用,使静态描述具有了时间流动感。"

末联**"礼容既备,帝履长春"**升华主题。台湾学者李丰楙在《仪式与文学》中解析:"'礼容'涵盖器物、仪轨、乐舞等整套系统,而'帝履长春'以生命意象收束,暗示君王德行与天地同久。"这种将制度之美转化为自然意象的手法,恰如闻一多所言"礼乐文化的诗性表达"。

全诗情感如青铜鼎中的醴酒,表面平静而内里炽热。表面看是程式化的典礼记录,实则蕴含对秩序之美的礼赞。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强调:"周代祭祀诗的情感特质正在于克制中的庄严,如同诗中'金石'之音,清越而不失厚重。"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成为后世宫廷雅乐的审美范式。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观堂集林》评: "《康顺》之章,气象宏阔如鼎彝陈于明堂。'鸿钧广运'四字,已见周室王化之浩荡,'干旌屡舞'句尤得《诗经·小雅》'庭燎有辉'遗韵,金石之声可闻,礼乐之容可视。"

钱钟书《谈艺录》论: "此篇以天象喻人事,'鸿钧'代天道,'嘉节'应人时,虚实相生处最见匠心。末句'帝履长春'四字,将帝王威仪化作春阳永驻之意象,较之汉大赋'天子万年'更显蕴藉。"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通篇四十言而具三重境界:首叙天地运行,次绘万邦来朝,终归君王仪态。'干旌''金石'之动态与'礼容''帝履'之静态交织,犹见《周礼》'以乐德教国子'之遗风。"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 "郊庙乐章贵在庄而不板,此篇'列辟在位'句肃穆中见错落,'万国来宾'语典重中含生动,诚得《尚书·尧典》'协和万邦'之神髓,非熟读三代文献者不能道。"

闻一多《神话与诗》赞: "'金石咸陈'暗合《周易》'金声玉振'之象,'帝履长春'隐现《楚辞》'春兰兮秋菊'之境,周代礼乐文明之精粹,尽在此八句矣。"